本报记者 冯康松 通讯员 殷来宾
近年来,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以全国文明单位创建为载体,促进文明校园建设,推动了学院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5年以来,学院连续四届被中央文明办命名为“全国文明单位”。
加强领导,强化创建工作动力点
成立机构。学院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加强文明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
完善机制。在学院形成了年初有安排、年中有检查、年末有考评和重点任务有督导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良性机制。
示范带动。实现文明创建与业务工作“两手抓、双促进”,发挥领导干部、党员、骨干的“三带头”作用,形成上下齐心协力,齐抓共创的良好局面。
思想引领,找准创建工作切入点
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道德讲堂、文明市民学校、党校、团校等阵地,加强理论学习和道德宣讲,引导全院师生积极投身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
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师生道德素质。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融入文明创建全过程。在校园设置多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栏,每个院部都开展系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等。
以党风带作风,以作风促校风。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全院党员、干部中培育了“转作风、树形象、提效能”的新气象。积极开展牵手共建、结对帮扶工作,选派优秀干部到“双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定期开展扶贫帮困活动等。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搭建载体,夯实创建工作落脚点
学院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主题活动。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坚持开展校园文化“四季歌”、科技文化艺术节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在全院形成了每月有大型活动、每周院部有主题活动、每天有班级活动、周末有文化广场活动的校园文化特色。
深入开展“两创两争”活动。开展“文明月”和“文明日”主题活动,学院把每年3月份确定为“文明月”,把每月的第一周的周五确定为“文明日”,一月一个主题,实现文明创建制度化、常态化。
大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以党员、团员为骨干力量,带领广大师生大力开展关爱孤寡老人、孤残儿童、“三下乡”“四进社区”等志愿服务活动,促进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机制化、品牌化。
营造氛围,提升创建工作发展点
广泛宣传,引导全员参与文明创建。学院通过召开动员大会、主题班会、研讨会,设置电子显示屏、宣传栏,制作宣传展板、标语口号等,在校园营造浓厚的文明创建氛围。
加强制度建设,提升文明创建水平。修订完善了学院《规章制度汇编》,严格执行文明奖惩办法,每月一考核,每月兑现奖惩。大力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扎实做好普法教育等。
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和就业服务大厅,为学生学习、生活和就业提供服务。深入开展“文明餐桌”活动,积极构建节约型校园。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大力推进校园诚信建设。
培育特色,打造创建工作闪光点
挖掘和传承百年老校深厚的精神文化,培育校园文化特色。建立了校史展厅、教科研展厅等,打造特色鲜明的学术文化、院部文化、教室文化、公寓文化,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品牌。
构建特色鲜明的职教文化。总结凝练了特色鲜明的“六双”人才培养模式和“三进三出五合一”的开放教学模式,积极“实施1234文化育人工程”,大力实施职业教育项目建设,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职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