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迎春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耀眼的底色,也是一张最值得骄傲的无形名片。文明在哪里?它或许在交通秩序井然的街道上,或许在礼貌让行的斑马线上,或许在风气和谐的社区里,也或许在那些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的一个微笑里……这些润物无声的文明渗透在生活的角角落落,滋养着一座城市,也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带来了一份真实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文明城市创建更重要的在于市民文明素养的提升和城市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更多地压在了全市教育系统的肩上。
那么,在全市上下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时刻,我市教育系统是如何开展创建活动的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采访了市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
据介绍,自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来,市教育局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按照市创建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充分利用教育系统的优势,扎实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市教育局要求各单位各学校在醒目位置悬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活动贯穿于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各环节、各方面和全过程。
结合重要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结合六一儿童节、端午节等节日,开展美德少年评选、中华经典诵读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3月份,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清明节期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4月至5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优秀童谣传唱活动;儿童节期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艺术节文艺汇演活动;建党节期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童心向党做美德少年”活动等等。
开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活动。近年来,全市教育系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职业道德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必修课程,适时组织培训,开展主题教育;严格师德考核,建立奖惩机制;加大对师德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家长的知晓率,使学生、家长对师德的满意率高于90%。
重视学生体育锻炼。开足体育课程,全市各中小学校充分利用课时完成大纲教学内容。按照不同年级、年龄,不同标准扎实开展体育课教学,每学年开展体育达标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上报省教育厅和教育部。同时还充分利用上下午“大课间”开展活泼、有趣、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韵律操”“健身操”、集体跑等体育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取得较好的体育锻炼效果。
开展学生家长教育活动。市教育局下发了《在中小学校建立家长学校开展学生家长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在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文明教育、道德教育、技能培训等。此外,还在局机关开办市民学校,开设“道德讲堂”。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我市教育系统各单位、各学校人员100%为志愿服务者。全市教育系统充分利用各节点,发挥教育工作者的优势,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近年来,全市教育系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的“中国梦”主题活动为主线,不断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整合各类活动载体,努力推动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