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和自我批评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讲党性不讲私情、讲真理不讲面子。”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的这一明确要求,发人深省。笔者认为,新形势下,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武器,有必要让批评有点“辣味”,让每个党员干部都能红红脸、出出汗,从而清除党员干部身上的“病菌”,达到“治治病”的目的。

然而,现实生活中,一些同志身上还存在好人主义、形式主义现象,开展批评成了“老大难”问题,概括起来有这么几种现象:一是放“哑炮”。既不揭别人的短,也不亮自己的丑,有了问题捂着藏着,遮遮掩掩;开不了批评的口,拉不下批评的脸;或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二是放“空炮”。不是一语点透,而是含糊其辞,言之无物。三是放“礼炮”。也就是明批暗褒,变着法子表扬。批评同级“工作责任心太强不顾家”,批评下级“工作很好但今后要加强学习”等。四是放“隔山炮”。只讲远的,不讲近的;只讲空的,不讲实的;只讲部属,不讲领导和自己的;只提要求希望,不敢较真碰硬。

让批评有点“辣味”,就是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利器,真正揭伤疤、戳痛处、找问题。如果“甜味四溢”,批评上级只说“展望”,批评同级只提“希望”,批评下级只讲“期望”,自我批评早已“淡忘”,那就成了无原则的一团和气,批评和自我批评就会异化为表扬与自我表扬。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辣味”越足,治病的效果就越好。因此,要勇于拿起批评的武器,敢于开展和接受批评,领导干部要带头亮思想、讲问题、担责任、改不足、帮同志,其下属就会打消顾虑,自觉跟上来、照着做,这样开展批评才不会流于形式。只有敢敲“当面锣”、“对面鼓”,追求“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的境界,自我批评才能触及灵魂、相互批评才能开诚布公。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请记住,批评尤其是严厉的批评,话虽刺耳,但不失为一滴甘露。(严水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