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翔 见习记者 王凌云

没有伤痛,谁也不愿把伤口裸露在太阳底下,对陈言玲的采访是了解她的情况的人请求记者帮助。陈言玲,这位靠摆地摊养活全家的坚强女子,见到记者泪如泉涌。“我现在一点希望都没有,每天只想着摆地摊能让我的孩子有饭吃。”陈言玲红着双眼说道。

10年前,在第一个孩子即将出生却夭折之后,经过了十月怀胎的辛苦,陈言玲顺利生下了如今的儿子罗金磊,不曾想,不幸再次降临:在罗金磊一岁多时,陈言玲发现孩子不仅不会说话,不会走路,而且时常耷拉着脑袋。“眼神也有些不对劲,跟人家孩子不大一样,夫妻俩带孩子去郑州看了才知道这孩子是脑瘫儿。”在居委会工作多年的唐主任说。

见到记者,10岁的罗金磊歪着脑袋咧着嘴笑,有点怕生的他不说话。“现在他在残联下面的康复学校上学,学校对0岁至6岁的孩子免费,我们现在还在那免费上学,但是吃饭要接回来。学校会教孩子认字,但他学的很少,现在会喊爸爸、妈妈。”陈言玲告诉记者,每天除了摆摊儿,她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接送儿子上下学。“晚上和周末她就带着孩子摆摊,摆摊儿挣不了几个钱,孩子每天要接送不说,最近天气也不好,估摸这个月他们家连二百块钱都挣不到。”居委会唐主任熟悉陈言玲家的情况。

罗金磊因为没有良好的治疗条件,康复效果不明显,如今10岁了吃饭还需家人喂,小便知道自己处理,大便因腿部无力还要家人帮助。据陈言玲介绍,最近两年,儿子说话比以前多了,走路也稳了一些,但是仍需要人照看。

陈言玲和丈夫罗军、儿子罗金磊住在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平房里,黑暗的房间白天也要开灯才能看清屋内的摆设,除了一张床,一个小衣柜,屋内几乎没有任何家具,倒显得很干净整齐。屋旁有个小厨房,里面堆着平时摆摊儿卖的小玩具和一些简单的厨具,木板架上的盘子里是中午吃剩下的炒青菜。“平时就是晚上超市处理青菜的时候,一块钱可以买一兜,肉太贵了。”陈言玲告诉记者,儿子最爱吃的菜是青椒炒鸡蛋还有西红柿鸡蛋,这对于他们家来说是最好的菜了。

屋漏偏逢连阴雨,给这个家造成困境的不仅是儿子的病,去年6月份丈夫罗军的一次检查更是将这个家推向绝望的边缘。罗军平时靠做些零工补贴家用,2015年5月的一天,罗军因为骑摩托车急刹车造成胳膊扭伤,一个月都未消肿后去医院检查,医生说骨头里面有炎症,不排除是骨癌。“他没有兄弟姐妹和亲人,我借遍了我的兄弟姐妹带他去武汉医院复查,确诊是多发性骨髓瘤。”陈言玲流着泪说。

目前,罗军每月要去医院打一次针,吃两盒保肝的药物,除了国家报销的医疗费用外,每个月维持治疗的自费费用要960元。“去年,我们就把他家情况报给民政局,社区也给他们一家三口都纳入了低保,我们也组织老党员来给他们送温暖,希望能给他们一些帮助。”老城办事处义阳社区居委会主任陈荣英告诉记者。陈言玲也表示,去年民政局过年给她家发了1000元救助款,居委会给了1800元,老党员们看望捐赠了1000元,楼上的两户邻居一人给孩子100元,爱心学生家长给了200元,附近美容院的老板也捐助了300元。“这些情,我都记在心里,感谢这些好心人对我们家的关心。我只要活着就不会乞讨要饭,要靠劳动养活孩子,让他有饭吃,有衣穿。可我最担心有一天我垮了或者不在了,这孩子该怎么办?他如果能学会自理,就好了!”每月全家人的低保收入刚好够丈夫罗军的医药费,而摆地摊卖些小玩具就变成一家人全部的经济来源。

上午出了半天摊,陈言玲说自己挣了五块钱,她告诉记者,现在只想多挣点儿钱,一是能让丈夫有钱吃药的同时,家里生活能过下去;二是想让儿子去更好的学校接受康复治疗,将来生活可以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