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磊(左)在爆破作业工地现场检查。 段黎明 摄

编者按:由省委宣传部、省委政法委、省公安厅等部门联合举办的“第四届河南公安‘十大忠诚卫士’”评选活动,日前在全省展开。为打击犯罪,弘扬正能量,大力发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对在忠实履行“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神圣使命,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中涌现出的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公安英雄模范进行表彰,本刊今起开辟专栏,刊登信阳公安推选出的6名参加“河南公安十大忠诚卫士”评选候选人的先进事迹,以飨读者。

本报记者 夏青云 段黎明

当“排爆”这一触目惊心的字眼和“警察”叠加在一起时,选择这一职业不仅意味着奉献和付出,更意味着流血甚至牺牲。1980年出生的肖磊,13年来30多次出生入死在一线,在硝烟散尽后默默离开。

紧急关头勇者上

2015年12月,国家重点工程信阳出山店水库进行多次预裂爆破都未达到预期效果,耽误一天就会给国家带来几十万元的经济损失,项目部和爆破单位都一筹莫展。无奈之中他们想到了公安机关,得知消息后,肖磊立即赶到施工现场,认真分析爆破失败原因,仔细勘察爆破现场。发现是施工地点水位较高,水的浮力造成炸药不能沉底,装药不均的问题,对此他提出了“悬挂装药法”,简单易行,爆破效果好,为国家重点工程的顺利进行解决了难题,同时也为在信阳等地下水丰富地区实施爆破作业提供了经验。

在2014年京港澳高速扩宽工程中,信阳境内4座高架桥需同时爆破拆除,作为南北大动脉,京港澳高速车流量大、环境复杂,爆破施工时间短。一道道难题摆在肖磊的面前,作为安全警戒方案制定者的他,每天徒步勘察周边环境和道路,一走就是几十公里,晚上加班加点编写警戒方案,明确重点目标,布置警戒点位,细化工作措施,完善工作流程,连续10天吃住在项目部。最终,京港澳高速扩宽高架桥爆破拆除任务圆满完成,也创下信阳爆破拆除高架桥保护目标完好无损的纪录。

13年来,他应邀为40多期民爆监管业务培训班授课,培训学员2000余人次,有效提高了全市公安民警危爆监管水平。

危难时刻显身手

“排爆销毁,九死一生”,每一件爆炸物都存在不可预知的危险。

2014年9月的一天, 群众报警称:“在淮河岸边发现一枚炸弹。”接到警情后,市公安局立即启动排爆工作预案。爆破主排手肖磊携带相关爆破器材迅速赶赴现场。 “到了现场后,我们立即封闭现场、疏散人员。”肖磊回忆起了那天的情况,这是一枚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中型航弹,长约100厘米,直径约30厘米,炮弹的尾翼和弹头均完好。由于浸泡在河中淤泥里的时间很长,弹体表面布满锈迹,腐蚀严重,已经无法辨别其编号。由于航弹发现地点离村庄太近,必须运输到远处销毁,运输过程中,稍有碰撞、挤压航弹就有可能发生爆炸。为了防止危险发生,肖磊一个人坐在封闭运输车厢内,用双手紧紧按住棉被包裹的航弹,在场的同事纷纷劝阻。 “没事,你们全部退后,我知道它的脾气,让我来。”肖磊平静地说。经过1个多小时的紧张路程,终于顺利将航弹运至销毁现场。起吊、安放起爆药、连线、起爆,整个过程用了4个多小时,随着一声巨响,航弹被爆破销毁,隐患彻底排除。事后同事问他:“你到底怕不怕?”肖磊回答道:“不怕是假的,当时在车上我的衣服都汗湿了,但既然在这个岗位,我不上谁上?”

2015年7月的一天,市局110指挥中心对讲机传来焦急的呼叫:“市中心天伦广场发现疑似爆炸装置,要求立即处置。”肖磊临危受命,火速赶到现场,经勘察,现场疑似爆炸装置用一拉杆箱外包装,放置在天伦广场雕塑底部,物品确认和排除作业受到很大限制。肖磊根据现场环境划出警戒范围,独自一人身着排爆服,沉着冷静,在狭小的空间内,利用简单的排爆工具展开作业。随着肖磊打出代表排除的手势,围观的几百名群众报以热烈的掌声,现场有位老大爷说:“警察同志真是好样的。”

“虽然危险如影随形,但我肩负着解除危险、护民平安的神圣职责,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无怨无悔!”这是肖磊经常说的一句话。

[人物档案]肖磊,男,汉族,信阳市平桥区人,1980年7月8日出生,现在信阳市公安局治安支队管理大队从事危险物品管控、爆炸物品查排爆工作。

13年监管危爆物品无事故,多次执行“郑州上合会议”、洛阳世界邮展大会,国家领导人来信安检搜爆重大任务,2次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当选信阳市优秀人民警察,6次被评为全省缉枪治爆工作先进个人,全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5年9月,在全省公安机关治安系统查爆排爆科目大练兵比武竞赛中,个人比武竞赛第一名。2016年6月,在湖北宜昌举行的全国公安机关爆炸物品安全监管业务技能大比武中获得“先进个人”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