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国和 赵丰年

近年来,潢川县检察院反贪局运用十二字诀破“四关”成功侦办数起窝串大案。其中,2013年查办的信阳市教育系统窝串案,涉案13人,科级干部2人,涉案金额600余万元;2014年查办的潢川农办窝串案,涉案13人,科级干部6人,涉案金额400余万元,2人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

做到“敏稳智”,一破“线索关”

“敏”察规律。在线索筛选中重点关注建筑工程、金融、科教文卫等领域,从行业特点、利润空间、潜规则等方面着手,敏锐洞察发案规律,锁定具备深挖价值的犯罪线索。“稳”中求胜。对线索长期经营,稳中求胜。2013年该局获取的商城县住建局卫某受贿线索有扩展为窝串案的价值,但根据当时掌握的事实和证据成案有风险,因此对该线索长期经营,2015年年底时机成熟时一举查获4件4人。“智”定谋略。潢川县检察院反贪侦查谋略的“智”主要在于善用线索。查办潢川县农办案件时苦无王某涉嫌行贿的证据,却掌握了王某涉嫌贪污养老保险金的犯罪线索。潢川县检察院反贪局声东击西,以涉嫌贪污养老保险金犯罪对王某立案并采取强制措施,借此成功获取王某行贿的证据。

达到“广细准”,二破“初查关”

初查思路“广”。初查时开阔思路,对案件深挖扩展。对被调查人说的每一句话、交代的每一个情节都认真分析,针对性地扩大调查范围,探微析疑,从个案中发现新的犯罪线索。初查工作“细”。潢川县检察院反贪局要求初查精细化,通过缜密分析,摸底排查,扩大侦查范围,明确侦查对象。初查切口“准”。潢川县检察院反贪局能准确选择突破口。潢川农办案件涉案人员众多,从谁突破、从哪一犯罪事实突破关系着案件的进展甚至成败。经过层层分析,该局最终决定先突破项目工程的财务人员。这一准确选择顺利地为案件侦破打开了缺口。

体现“快巧活”,三破“侦查关”

“快”启搜查手段。潢川县检察院反贪局善于把握搜查时机,抢在嫌疑人将证据、赃物转移或毁灭前开展搜查。“巧”施审讯策略。一是审讯方式因人制宜。针对犯罪嫌疑人不同的心理、个性等特征,采取不同的审讯方式。二是审讯人员相应选择。针对案件性质、嫌疑人特点、作案手段等因素选择擅长领域和审讯风格最适合的审讯人员。三是讯问时机准确把握。随时掌握犯罪嫌疑人的心理,一旦防御薄弱,及时抓住讯问契机。“活”用强制措施。对认罪态度不同的嫌疑人运用不同的强制措施,营造有利于审讯的形势和环境,并对其他涉案人员起到震慑或引导作用。潢川农办案件中高某负隅顽抗,侦查人员对其采取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措施,顺利攻破其心理防线,其他犯罪嫌疑人受到震慑相继自首。

争取“严强足”,四破“保障关”

保密工作“严”。案件全程贯彻保密规定,涉案材料由专人管理,办案人员分工、调查取证地点由领导临时指定,实行案件信息单线汇报、单线指示。队伍实力“强”。一是侦查队伍强。潢川县检察院反贪局有数位侦查能手,其中三位有近20年侦查经验,业务能力强,擅长领域各有千秋。二是侦查信息化。在反贪局内部设立信息中心,配备信息技术设备,由专业信息技术人才作为支持。后盾力量“足”。一是领导支持。院领导亲自参与侦查方案的制订,并亲临一线指挥,排除干扰因素,及时根据案情变化和取证进度调整侦查方向。二是资源支持。潢川县检察院为专案组争取了充足的办案经费,在人员、车辆、食宿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