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翔 实习生 辛雨童
10月21日上午九点半左右,天气阴冷,雨还在不停下着。在信阳市中心医院的停车广场上,76岁的陈凤秀在女儿和女婿的搀扶下,缓缓走向门诊楼。突然,老太太晕了过去,瘫倒在地,不省人事。见此状,两人抱着老人,不断地大声呼叫,可老太太仍是毫无反应,女儿刘玉只能大声呼救。周围聚集的围观群众越来越多,可大家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该怎么办?
就在家属束手无策、万分焦急的时刻,呼救声引起了从一旁路过的心血管医生陈昭喆和徐杰的注意。当时,徐杰医生没有多想,就赶紧跑到老人身边,先摸了一下老人的颈动脉,发现没有搏动,老人丧失了意识,呼吸微弱。于是她立刻拉开老太太的衣领,淋着雨、跪在满是雨水的地上,俯身为老人进行心肺复苏按压。而陈昭喆医生则立即跑向急诊科求援。随后,路过的保健科医生姜才宁也加入到抢救当中,与徐医生一起进行心肺复苏。
大约5分钟后,陈医生与急诊科的急救人员推着转运车赶来,大家迅速协力将老人抱上转运车,送入急救室。经过抢救,老人恢复了心跳和呼吸。老太太现在情况有了明显好转,但还没有完全脱离危险期,还在重症监护室观察当中。
老人的家属对几位医生的及时救助表示感谢。“这都是我们医生该做的事,是医生的职责所在。作为医生,我们最有成就感的事情莫过于看到病人在得到救治后,恢复健康。”徐杰说。
陈昭喆介绍说,心肺复苏术又称CPR,就是当病人停止呼吸和心脏骤停时,用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进行抢救的一种技术。当人在心脏病、溺水、车祸、药物中毒、高血压、触电、异物堵塞时都会导致心跳骤停,呼吸停止,均可用心肺复苏术来抢救。如果轻拍病人肩膀并大声呼喊,同时以食指和中指触摸其颈动脉搏动,二者均无迹象,就表明该病人出现了心脏骤停,这个时候应立即实施初步急救和复苏,并且时间越早,病人存活的几率越大。
陈昭喆告诉记者,心脏骤停后的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至6分钟。“如果发生紧急情况,再挂号办手续,肯定是来不及的。如在黄金期内得不到及时抢救,那么就会造成患者脑部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而一般从拨打120到急救车抵达基本都超过6分钟,因此对心脏骤停的急救措施必须在救护车抵达前就展开。
正是几位医生现场紧急进行心肺复苏,为老人的生命延续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广大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学习一些急救常识,关键时刻能够救人一命,或者被救。
相关链接
心肺复苏的步骤:
第一步:判断情况,紧急呼救
如果发现有人突然倒地昏迷,首先在确认现场安全后,应轻拍其肩膀,并大声呼喊其姓名或询问状况。如果他已丧失意识,应要求周围救援者或他人拨打急救电话120,同时,对其进行心肺复苏。
第二步:胸外按压
1.将伤者仰卧于坚实的平面上,将右手食指与中指沿着肋骨边缘滑至胸骨下端的剑突位置;
2.将左手掌根部贴紧右手食指,定位按压位置;
3.将右手掌根部放于左手的手背上方,双手掌根重叠,十指相扣。下方的手指翘起,不能触及胸壁;
4.按压时,身体前倾,手臂伸直,双臂与胸骨水平垂直,用上身的力量将患者胸骨用力向下按压。
第三步:开放气道
将伤者姿势摆正为仰卧位置,救援者应位于伤者右侧,以方便施救。救援者,先用纸巾等清理伤者口腔分泌物,保证气道通畅;将左手掌根轻压于伤者额头,并用右手食指与中指将伤者的下巴轻轻抬起。
第四步:人工呼吸
气道打开后,用左手捏住伤者鼻子,同时右手依然保持抬下巴动作。
救援者吸一口气,并将嘴包住伤者口部,吹入气体(约500-600毫升),吹入气体后,放开捏鼻的手,再重复吹一次气体。
进行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操作的比率为30∶2(儿童可以选择15∶2),进行30次胸外按压,2次人工呼吸为1个循环周期,5个循环(约2分钟)后可以检查和评估心肺复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