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翔 见习记者 王凌云
上周,本报报道了胎龄24周就早早来到世界的小天使——黑二斤,用坚强谱写了生命奇迹。10月25日,隔着玻璃,记者再一次见到了这个顽强的小家伙。
“呼吸125次/分,血氧饱和度100﹪,体温、大小便正常,目前患儿的生命特征还算稳定。”市中心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医生孙俊威指着呼吸机上的数字说。“他目前体重是975克,长了75克,真的特别不容易。身高倒没有明显变化,长得很慢。”问及小宝贝生长情况,孙医生说。
早产16周,平安度过18天,长了75克,这些极其普通的数字,对于黑二斤来说,已经是奇迹中的奇迹,因为这里的每个数字都关乎这个小生命能否延续。“就算加上这18天,他也才刚刚27周,连早产儿都不是,还是极早产儿。现在他还时刻面临喂养、感染等挑战。”市中心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值班护士魏琳佳告诉记者。现在小宝贝最多可以一次鼻饲10毫升奶或者营养物质,每3个小时喂一次,一天8次。医护人员会根据他的消化状况增减每次的喂养量。
又到了清洁护理时间,记者看到一位身穿绿大褂的护理人员,在消毒完双手后,用生理盐水轻轻地为小宝贝擦拭眼角、耳根等面部褶皱处。据了解,除了面部清洁工作,还有肚脐、腋窝、臀部、口腔等部位的清洁工作,最重要的是口腔清洁工作。“每天的清洁工作很重要,关乎着感染与否。褶皱处易藏细菌,宝贝的皮肤太薄,几乎接近透明,尤其要注意褶皱处卫生。而口腔与呼吸机相连,直接关系着肺部的健康和小宝贝的呼吸,也格外重要。每天口腔清洁我们至少要做4至6次。”魏琳佳告诉记者。
护理工作除了喂养和清洁,还有一项任务——抚触。“抚触能刺激婴儿的触觉神经,对他的脑部发育有好处。小宝宝目前是有触觉反应的,有时候感觉到我们,他会动动手。”魏琳佳说。
据了解,孩子母亲胡玉洁(化名)目前已从产科出院。为让孩子吃到新鲜母乳,胡玉洁和丈夫黄文成(化名)已经在医院附近租房,方便定时给宝贝送奶。夫妻俩充满希望又不敢奢望,期待宝贝能健康平安每一天。
截至发稿前,孩子已经20天了,让我们再次为他祈福,希望小生命能继续顽强,希望父母能坚持下去,愿奇迹继续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