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雪峰 通讯员 王为)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1526.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8.2%,增速较上半年回升0.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0位,位次前移两位。分产业看,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418.79亿元,增长4.0%,较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569.66亿元,增长8.8%,加快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537.83亿元,增长10.9%,回升1.0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持续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坚持稳增长、保态势,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成效。一季度,全市经济稳中有进,开局良好。进入二季度,经济增长延续一季度运行平稳态势,但部分指标增速回落较快。三季度以来,面对多数指标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速下滑的严峻形势,全市按照“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工作要求,开展抓项目促投资专项督导活动,投资持续下滑的势头得到初步扭转。总体上看,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平稳,稳中有升,稳中向好。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农业生产基本稳定。今年全市秋粮播种面积减少,受部分晚稻扬花期遭遇不利天气以及部分县区遭受洪涝灾害等影响,秋粮生产基本稳定,预计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10亿斤以上。畜牧业平稳发展,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全市畜牧业产值增长4.0%。生猪价格仍然处于高位,生猪养殖效益较好,养殖者补栏积极性较高。
工业生产稳步加快。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较上年同期增长9.1%,较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前移两位。
服务业增速回升。前三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快于生产总值增速2.7个百分点,较上半年回升1.0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9%,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投资增速低位回升。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352.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增速分别较上半年和1月-8月份回升0.1个和1.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7位,较1月-8月份前移一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继续显现
去库存取得成效。工业企业方面,1月-8月份,全市存货下降5.7%,连续7个月同比下降。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3.2天,同比下降0.5天。房地产方面,前三季度,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分别增长18.7%和22.0%,分别较上半年加快6.5个和6.2个百分点。
补短板步伐加快。前三季度,全市第三产业投资825.51亿元,增长18.0%,增速高于固定资产投资13.5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61.1%,同比提高7.0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全市基础设施投资236.98亿元,增长54.9%,增速高于固定资产投资50.4个百分点,比重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
新旧动能转换取得积极进展
结构调整持续推进。全市工业生产结构继续改善。高成长性制造业增速加快、比重提高。前三季度,全市高成长性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3%,较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3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比重为54.8%,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投资结构积极调整。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快速扩张。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分别增长78.5%和81.9%,远高于第三产业投资增速。消费领域持续升级。前三季度,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类值中,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7.3倍,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6.0%,汽车类增长17.5%。
新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市场主体较快增加。前三季度,全市新登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2.65万户,增长10.2%。新产业快速成长。前三季度,全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比上半年加快0.3个百分点,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6.0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10.2%,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新产品产量持续增加。前三季度,全市手机产量增长7.6%,光学仪器增长13.9%,路由器增长19.5%,电动自行车增长15.2%,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增长17.7%。新业态蓬勃发展。与互联网有关的新业态继续高速扩张,前三季度,全市限上零售业网上零售增长83.7%,增速比限上企业消费品零售额快69.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