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胡瑜珊)10月21日,“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暨市委中心组第九次集体学习专题辅导报告(扩大)会在百花之声举行,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蔡守秋以《环境法是生态文明的法治保障》为题,为参会人员作了一场精彩的专题辅导报告。

乔新江、尚朝阳、刘国栋、张国晖、冯鸣、刘金志、方波、王新会、曹新博、赵建玲等在家的市级领导同志和各县区委宣传部部长、政法委书记;市委各部委办、市直一级机构、市管各管理区开发区、市管各大专院校、各人民团体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市委中心组学习秘书、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协调办公室负责同志;市法学会成员单位代表等近900人一起聆听了报告。

蔡守秋现任武汉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司法研究会常务理事,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咨询专家和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司法研究中心研究员。蔡教授从上世纪70年代起开始从事环境保护法制研究工作,1980年以来一直从事环境资源法律和政策、可持续发展法律和政策、生态文明法治理论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曾参加《环境保护法》等10多项环境资源法律、法规的立法起草论证研究工作;曾主持、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六五”、“八五”、“九五”规划法学重点项目,世界银行和亚洲银行科研项目等40余项科研课题;出版专著和教材30多部,发表论文300多篇,是我国生态文明法治理论研究方面的大家、权威。

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蔡守秋教授围绕着法律与生态文明的关系,从环境保护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环境保护法律责任和诉论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蔡教授的视野宽广、功底深厚、见解独到、语言生动,讲座既有理论高度的概括,又有具体实务的指导,对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

市委副书记刘国栋主持报告会。他指出,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重大而现实的任务。信阳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国家首批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信阳最突出的发展优势,也是信阳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所在。在刚刚闭幕的市五次党代会上,我们提出建设生态强市,把“生态信阳”作为未来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之一,要建设生态信阳,就要充分发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蔡守秋教授的讲座,为我们拓宽了视野,打开了思路,提供了方法。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与依法治市结合起来,把贯彻落实市五次党代会决策部署与本地本部门的具体工作结合起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提升我市生态优势,为我市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