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康松 马迎春

“我觉得善于观察、独立思考非常重要。七八岁的时候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每天放学蹲在菜地里观察蔬菜的成长,观察周围的人们都在干些什么?”昨天,如约见到刘鹏,亲切的他拿出小时候的照片告诉记者。如今已过不惑之年的他,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充满朝气。

刘鹏,清华大学博士毕业,现任南京大数据研究院院长、中科院电子所苏州研究院大数据首席科学家。2002年开创性提出“计算池”模式,被2007年开始流行的“云计算”所证实。2003年开创性提出“反垃圾邮件网格”,被2008年开始流行的“云安全”所证实。他还创办了国内知名的中国云计算和中国大数据网站。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刘鹏一再强调观察的重要性。他说,刚去解放军理工大学上学的时候,由于刚从老家绵阳来到南京,第一次看到如此晴朗蔚蓝的天空,很开心,所以第一个月每天都会在楼顶观察云卷云舒。

看云的经历让他心情舒畅,也给他独立思考提供了好机会。而有接触计算机的想法却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

刘鹏向记者说了这样一件事儿:有一天在路上,看见几个同学边走边看一张纸,就问他们在看什么,纸上为何还有两排孔?同学说那是打印纸。刘鹏很好奇,问打印纸是用来干啥的?当得知打印纸是用计算机把数据打印到纸上时。刘鹏很激动,当时最大的想法是看看计算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刘鹏说,在大学期间,他最大的特点就是胆大。为了能接触计算机,他曾经搭梯进实验室,曾经给学校知名度最高的谢希任教授打电话请求给他写软件,即使那时他对计算机一窍不通。

凭着一腔热血、强烈的好奇心、独立的思考能力和不懈努力,刘鹏顺利进入了学校课题组,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用上了计算机,他很开心。通过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实验,他独立完成了多次软件编写,并多次获得了教学成果奖。

上大学期间,刘鹏已经有很多创新型的建议,在今天被证明是可以实现的。他曾建议把学校的有线电视网改造成计算机网,其实就是现在的“三网融合”;建议在计算机里面做一个盒子,硬盘可以拔出来,其实就是现在的mobile disk,即移动硬盘;曾经建议把录像机做成照相机,录像机既可以录像还可以照相,现在的手机都是这样工作的等。

在清华大学读研的时候,他研制的一台新机器,参加了2003年大学生挑战杯比赛,并获得当年的总冠军。后来他的作品被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作为中国大学生科研成果送到了俄罗斯参加中国的科技展,刘鹏因此获得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和“学术新秀”的称号。

采访最后,刘鹏说:“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懈努力,就一定会有创新的头脑。在人生中,逆境和顺境只是心态问题,多换一个角度,就会有不一样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