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小然

10月8日,国庆假期后的第一天晚上,正在值班的民警小袁接到了一个出警任务。报案的是一位老人,电话里她的声音焦急,情绪比较激动,加之年事已高,一时间更讲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袁赶紧来到老人的住所了解情况。原来,报案的这位徐奶奶今年已80多岁,几年前与一位“忘年交”合买了一处房产,双方各交了5万定金。2013年领取钥匙后,二人便把房子转租了出去。由于徐奶奶上了年纪,而且家中老伴更是90岁高龄,行动不便,需要徐奶奶看护,加之她的子女不在身边,只好把租房的事交给了“忘年交”。而对方又不负徐奶奶所托,每年收好房租,就将徐奶奶的那一份1万多元送到她家。徐奶奶过意不去,总是多给对方一两千元,权当辛苦费。二人就这样相互信任,彼此照顾,共同收益,相交甚好。

直到前些日子,临近收房租的时候,“忘年交”突然找到徐奶奶,说房子要补余款,而售房公司不允许分割购房,需要再做商议,要将此前的合同取走。徐奶奶没有多想,便把合同递交给她。言语间,“忘年交”又拿出另一份合同,要徐奶奶签个字。出于对朋友的信任,徐奶奶不曾细看所写为何,便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还没闹清具体的状况,朋友就走了。徐奶奶转念一想,似乎事有蹊跷,于是打电话过去,对方答道,“你已经把这房子转给我了。”徐奶奶实在一头雾水。再打电话,“忘年交”已经音讯全无,找不到人影。

这时,徐奶奶慌了,连忙打电话将事情告诉了工作繁忙的儿女。远在开封教书的三儿子听闻此事,让徐奶奶赶快报警。这便有了开始的一幕。

小袁大概了解情况后,先宽慰徐奶奶:“奶奶不要着急,慢慢说,身体更重要。放心!我一定会尽力帮你把问题解决好的。”随后,他向徐奶奶仔细地询问了事件相关细节,并一一记下。原来这位徐奶奶口中的“忘年交”,只是10年前徐奶奶作为房东时认识的中介,徐奶奶觉得她人不错,一来二去便相熟起来。十多年的交情,让徐奶奶觉得她贴心可靠,对她无比信任。发生了这件事后,徐奶奶气愤、焦急之余,还倍感伤心,“关系这么好,人怎么可以这样呢?”

记者点评:

近年来,本报新闻热线屡屡接到各种关于老年人上当受骗的投诉。中国社会已逐渐步入老龄化,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一些不法分子将行骗目标盯准了这个庞大的群体,骗术多种多样,老人们防不胜防。老人对社会中存在的复杂多样的现象反应较为迟钝,加上老人与社会接触较少,对日益翻新的诈骗技术不易识别,导致老人往往会成为诈骗犯的目标。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财务诈骗事件,有近半数的加害人就是老年人的照顾者或让老年人视之为朋友的人。所以切莫一味责怪受害者。当身边的长者遭遇骗局时,千万不要暴怒而骤下结论:“老人家就爱贪小便宜!”事情远比你想的复杂。总之,多一份警惕,少一份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