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保仓

一段经典的历史,需要后人的解读;一种激励的精髓,需要后人虔诚的信仰;而历史和精髓在这片故土上孕育、生长和繁衍不息,更是给生活在这片故土上的人提供了创作的源泉,近日,以这片热土为背景的长篇小说《野菊花》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面世。

的确,信阳是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土地革命年代,这里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多支红军主力部队;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的目的地。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中,这片热土近百万人参加了革命队伍,数十万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

长篇小说《野菊花》作者是信阳两位本土作家,弋潇和李昌斌。他们长期生活、工作在信阳这片热土上,对这片热土上积淀的历史文化特别是红色文化情有独钟和挚爱,萌发了对红色文化的系列创作。

2011年,两位作家创作出版了以红四方面军西路军为大背景的近三十万字的长篇小说《桂花开了》,小说一面世就得到好评,2014年荣获了信阳市首届何景明文学奖长篇小说奖。2016年初春,两位作家又完成了二十二万字的长篇小说《野菊花》。

小说《野菊花》内容前期以鄂豫皖根据地红二十五军长征后新组建的红二十八军为背景,描写以两名知识青年为主的大别山儿女在革命低潮时期加入红二十八军,再现了当年红二十八军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同敌人斗智斗勇、确保大别山红旗不倒的辉煌历程,进一步刻画了大别山农村各阶层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对革命的认知和支持。

在面对外敌蹂躏国土时刻,红二十八军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开赴抗日前线后,主人公留守大别山率领共产党游击队一边用智慧和日寇、敌顽、土匪、恶霸开展一系列的抗击和斗争,一边同国民党地方政府、军队有礼有节地开展统一战线、联手御侮,粉碎了国民党一系列圈套。在抗战胜利后,主人公和同样有自己信仰的国民党地方官员展开了有勇有谋的斗争,尤其是在中原突围和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后,部队由于战略转移,主人公在大别山以生命坚守革命以及在革命胜利后淡然面对自己的荣辱,谱写了共产党人感天动地的更大辉煌篇章。

小说讴歌了大别山儿女对革命的无比信仰和忠诚!弘扬了大别山儿女在艰难困苦面前的优美而崇高的爱情向往,同时也对大别山农村在风云变幻形势下的农民生存及地方民俗进行了着重描写。

一部小说的精髓就在于人物的鲜活,《野菊花》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每个人物的信仰是真实的,作者没有刻意去美化、拟或丑化它,而是随着特定的环境去爱护、去弘扬。

正如作者的话:作为这片热土的后代,我们有义务用微薄的文字去祭奠我们的先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