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然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涉及老人的种种问题得到广泛关注。对于如何养老,如何为老人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生活环境、医疗保障等问题,上至国家,下至每一户有老人的家庭,都十分关心与重视。然而,在大家努力解决老人物质上的困难、关心老人身体健康的同时,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样不可忽视。
老年人,是我们社会的财富,正是他们曾经挺直的脊梁撑起了一座座高楼大厦,他们为社会奉献了一切,在年老时从岗位上退下,成年儿女像小鸟一样离开他们的身边……这时,需要关怀的不仅仅是老年人的冷暖与饥饱,还应该关注到他们的心理状态、社会角色、家庭角色以及社会参与的情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倘若不能快速适应环境的改变,他们会像找不到路的孩子一样,迷茫无措,甚至会感觉自己变得毫无价值,被社会冷落、抛弃。尤其是有文化素养的老人,或者曾经担任一定社会角色的老人,更易产生这样的心理落差,走不出自己心中的困境。
在老年社会工作中,当老年人人际关系和社会参与情况发生变化,需要再社会化,重新建立人际关系时,心理引导显得很重要。人之为人,都有得到认可的心理需求,老年人也不例外。社会不断对老年人提出新的要求,会成为老年人积极提高自身素质、不断进步的促进因素,也会对调动和发挥老年人的智力产生作用。社会重视发挥老年人的智力作用,就会推迟老年人心理老化的速度;反之,则会加速老年人的心理老化。开办社区大学就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重新参与到社会中,建立新的人际关系,通过各种活动促使其与家人、邻里、亲友的交流增加,在相互交流与支持中,心里的孤独和苦闷得以排除。
而关心老人身心健康,仅靠政府政策、社区组织,没有多方努力,是无法完成的。作为老人的子女,不仅要孝顺,也要会孝顺。不少子女以自己的方式关爱老人,或是为他们尽可能提供一切物质所需,却鲜有沟通交流;或是希望他们颐养天年,这也不要做,那也别去干,却忽视了老人自身的想法……这些固然重要,但更要有心的孝顺,应该鼓励老人重新开启第二人生,支持、帮助他们找到新的兴趣与乐趣,不断获得自我成就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健康的含义不仅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也很重要,而且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身体健康,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希望全社会能更多地关心老年人身心健康,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会中,真正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多一些理解,多一份关爱,让老龄化社会再年轻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