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城遗址博物馆前按出土文物仿制的凤虎鼓架雕塑。
本报记者 孙浩然 摄

本报记者 李小然

昔日“临涯呼野渡”, 如今“古渡变通衢”。

在淮河岸边,在信阳八景之一的“长台古渡”旁,城阳城,又名楚王城,在这座中国现存的6座楚王城中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楚王遗址公园旁,建起了一座陈展面积2600平方米的城阳城遗址博物馆。因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地位,十一黄金周期间,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前来参观。

站在楚王城向北远眺,一马平川,天地合璧。城阳城犹如大海中的一艘战舰,翘首起锚,虎视中原。“楚关申戍忧茫茫,野草春沙更断肠。山头僧住何年寨,山下人耕古战场。”一座城阳城——多少历史兴衰事,尽在豫风楚韵中。

站在博物馆外,看到整体的灰色调透出历史的沧桑与厚重感。而广场上,仿造出土文物制作的雕像,则平添了些许生机,几分生动。向里走去,一整面灰砖墙上,有舒乙先生的题字“城阳城遗址博物馆”,灰底黑字显得更加大气、肃穆,似乎将文化的底蕴悉数凝结其中。恢弘的展馆承载着那段神秘而引人入胜的历史。

2000多年前,这里曾是楚国的军事重镇和临时国都,是当时信阳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成就了将相王侯的丰功伟绩,也承载着中华文化的优秀风尚;这里是孔子周游列国的重要一站,流传着“叶公问政”“白公问言”“亡羊补牢”等脍炙人口的动人故事;这里出土了震惊中外的青铜编钟,用其演奏的《东方红》乐曲,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响彻太空,把中国的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融为一体;这里激发着文人墨客的豪情壮志。“西来一道是淮源,南望千峰尽楚山”,是明代文坛巨匠何景明描写这一带风物的名句……

城阳城遗址是中国璀璨历史文明中的一颗明珠,也是信阳历史文化的骄傲。昔日历史文化的辉煌,今天现代文化的浸润,城阳城遗址以其巨大的历史文化影响力,应当给信阳发展文化产业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城阳城遗址博物馆的建成开放,公众可通过参观博物馆从经济、军事、艺术、信仰等多维度了解两千多年前楚国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世界;同时,对促进和提高信阳文化建设的层次和品位,填补信阳仅有山、林、水、寺等旅游项目而鲜有历史文化旅游项目的空白,成为展现信阳历史文化的一张名片,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

作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第一家以楚文化为主要展示内容的遗址类专题博物馆落成信阳,在骄傲中让人略有遗憾的是,节假日博物馆里游客依然相对较少,这与其自身的价值、政府的精心建设有那么些不相称,这应当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让这颗历史文化明珠绽放应有的光彩。

链接:关于城阳城遗址

城阳城为春秋时所筑,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是当时楚国的军事重镇。公元前278年,秦破楚郢都,楚顷襄王流掩于城阳,采用庄辛“亡羊补牢”之策扭转局面,使楚国历史又延续了55年。

城阳城秦汉魏晋时为城阳县、郡,前后历时100多年,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阳城遗址是豫风楚韵的典型代表,是我国现存六座“楚王城”中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具有重要考古价值的一座古城址,境内历史遗迹众多,城址城墙保存较好,护城河轮廓清晰可见,墓葬区有大小古墓数百座,文物资源丰富。

1957年,城阳城址楚墓出土了我国第一套完整的青铜编钟,用其演奏的《东方红》乐曲于1970年随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回响太空,2002年出土了一套青铜套盘,堪称稀世珍品。城址内有十字江、锅底湖、跑马岭、晒金场、千年古井、千年古桑等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都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丰富完好的遗址保存决定了城阳城址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城阳城址是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物保护“十二五”期间150处大遗址之一,2013年12月,城阳城遗址公园被国家文物局正式列入全国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城阳城遗址保护区占地面积4.98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城阳城、太子城、楚墓区、龙山文化遗址、西周文化遗址等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