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落实第四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部署,2014年年初,带着组织的重托和信阳人民的深情厚谊,我市8名援疆干部(人才)远离故土,来到新疆的东大门哈密市,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结成帮扶对子,成为两地合作交往、交流、交融的使者。几年间,兵团第十三师注入了更多信阳元素,迸发出新的活力,援疆干部也在这里收获了事业和友情,并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尊重。

在8名干部(人才)即将结束援疆使命之际,为落实市委书记乔新江关于“认真做好舆论援疆”的指示精神,全面展示我市对口援疆工作及援疆干部舍小家为大家、不畏艰难困苦,发扬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奉献精神,8月下旬,市委宣传部组织媒体采访团远赴哈密,深入援疆工作一线进行采访报道。从今天开始,本报推出“大爱无疆 情洒哈密” 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本报讯(记者 张国亮)自中央决定开展援疆工作以来,我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特别是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我市结合受援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的实际,坚持“科学援疆、真情援疆、务实援疆”的理念,把援疆工作纳入中长期规划,在教育、卫生、文化、设施农业、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加强了双方的相互合作,在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市团对接,兵地交往、交流、交融方面书写了新篇章。

对口援疆:领导重视,援助有力

对口援疆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市委、市政府强调,做好援疆工作是中央、省委安排给我们的光荣任务,安边固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把援疆工作当作政治任务认真做实做好。开展第二轮援疆工作以来,我市对口支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四场,市委组织部每年都要组织召开援疆队员座谈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听取工作汇报,研究部署援疆工作,要求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积极从民生入手,把援疆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市援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具体援疆事宜。其中,援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发改委负责援疆保障联络工作,并派出一名党组成员到红星四场挂职负责对口支援工作,每年都开展捐赠活动;市财政局及时下拨购买物品的援助资金和援疆干部工作经费;市卫计委、市教育局分别派出优秀援疆医生和教师;市文广新局积极组织文化援疆演出工作,市林业局、市畜牧局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到红星四场进行技术指导。3年来,经我市援疆干部多方汇报、联系、协调,我市共组织捐赠校车、救护车、警务用车5台,学生电脑40台,幼儿多媒体教学设备2套,X光机一台,电子大屏幕一台,价值300多万元。

按照中央和河南省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的总体部署,2014年,河南省援疆工作队从我市抽调8名干部(人才)赴兵团第十三师,开展为期3年的援疆工作。同时,我市还先后派出7名干部(人才)到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四场从事市团对口支援工作。近3年来,他们时刻牢记所肩负的援疆使命和家乡人民的重托,发扬老区干部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克难攻坚、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实际行动传递了大爱无疆的正能量,在医疗援疆、教育援疆、旅游援疆、产业援疆、技术援疆、文化援疆等方面结出累累硕果。

医疗援疆:发挥优势,医术惠民

医疗援疆,就是把先进医疗技术、诊疗理念带到受援地、传授给受援方,推动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造福一方百姓。

马拥军和张家良两名医师都是责任心强、技术精湛的专家,按照相关规定,他们的援疆时间只有一年半,到2015年6月底,将返回信阳。尽管家里都有80岁的老母亲,但是考虑到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的盛情挽留,以及对患者的牵挂,两名医师都主动申请延长援疆时间,以便更好地服务援疆事业。

马拥军利用自己在中医方面的特长,充分发挥中医骨伤传统优势,配置的“红花酒精”“筋伤散”“疼痛町”和“颈痛酊”等中医制剂,在患者中取得很好疗效。红星医院新开设的康复医学科,在马拥军的一手帮扶下先后完成了康复医学科的改扩建工作,以及新增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营,并不断地开展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科研、教学工作。张家良将治疗面肌痉挛的A型肉毒素(BTX A)局部注射技术引入哈密,填补了哈密此项技术的空白。其在医院推广应用的神经阻滞加穴位封闭方法治疗原发性头痛技术,获得院方和患者的广泛好评。

中医院援疆医生付善进在受援地声名远扬,一个淖毛湖农场职工因手术后伤口长期不能愈合非常痛苦,经付善进治疗后伤口很快愈合了,为了表达感激之情,专门从300多公里外的家里送来了自家种的煮熟了的玉米棒子、哈密瓜和葡萄。年轻的西医马登军每天坚持利用业余时间给医院职工上课,进行业务培训。

捐赠医疗设备,提升医疗水平。由于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四场地处偏远,急救患者常因运送不及时,造成延误治疗。去年9月,我市向红星四场医院捐赠了价值80万元的2辆救护车;今年8月,我市又捐赠了一台价值近30万元的X光机,有效解决了红星四场干部职工看病远、看病难的问题。红星四场患风湿关节病的人很多,针对这一情况,羚锐制药、同源制药每年都向红星四场医院捐赠此类常用药品,近3年来,共计捐赠药品价值60万元。同时,我市先后选派4名援疆医生到四场医院工作,既在一线为患者诊疗,又给四场医生培训指导,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

积极开展爱心义诊活动。近3年来,我市援疆医生参加爱心义诊活动8次,共接诊各族群众1000多人,接受治疗的79岁维吾尔老人斯拉木罕·奴尔旦高兴地夸他们医术高超;发放健康知识宣传单和手册2500份,免费为患者发放药品价值达2.3万元。

教育援疆:支教助学,提升水平

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水平。援助工作要让老百姓获得看得到、摸得着的实惠。援疆干部了解到红星四场学校的孩子夏天冒烈日、冬天顶寒风上学,特别是离学校远的学生更是辛苦,为了解决孩子们上学难的问题,积极向我市援疆工作领导小组建议捐赠校车,我市根据新疆道路情况和学生年龄段特点,为红星四场两个学校专门设计订制了两台适合初中学生乘坐的价值60余万元的校车,并专程送到学校。为提高学校孩子的科学素质,我市援疆工作队从工作经费中挤出10万元,用于幼儿图书室和科学探索室的建设。同时,市教育局选派羊山中学、市第三实验小学的4名教师到红星四场学校任教,提高了四场学校的教学水平。红星四场党委副书记、场长马德胜说:“信阳老师的到来,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上提升了红星四场学校的教学水平。”

倾心助学,帮扶少数民族贫困学生。我市援疆干部(人才)还与红星二牧场学校哈萨克族贫困学生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每人每年捐赠500元的助学金,并开展走访慰问活动;羚锐制药积极开展爱心助学,每年向红星四场学校的12名贫困学生每人捐赠1000元资助金,并向学校捐赠图书200册。

助力党校科研,提升研究能力。援疆干部王全峰是以教授的身份投身兵团第十三师党委党校工作的。他既上讲台授课,又领导科研工作,全力提升党校教职员工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2014年,他完成的兵团纪委的一个课题研究,获得了三等奖;完成的兵团党委组织部的一个课题研究,被兵团组织部确定为重点课题。2015年,他主持完成的兵团纪委课题《正确把握和处理端正党风政风和改善民风社风的关系》,获得兵团纪委优秀成果一等奖。

结成共建单位,拓展培训渠道。兵团第十三师与我市有着红色历史渊源,其前身是来自鄂豫皖的红军系列,兵团精神与大别山精神一脉相承。去年8月28日,为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血脉,兵团第十三师党委党校考察组一行来到大别山干部学院调研,并与大别山干部学院结成共建单位,双方共享教育资源,合作科研课题。为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提升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兵团第十三师党委党校经过与市委组织部沟通协调,去年11月9日至20日,选派红星四场机关和基层干部赴大别山干部学院进行党性教育专题培训,培训分为2期,共培训35人。

旅游援疆:科学规划,增强活力

科学合理规划,打造精品景区。我市援疆干部刘祖刚来到十三师旅游局后,以兵团“服务业提升年”活动为契机,按照“规划是龙头、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特色是灵魂”的发展思路,利用河南省旅游资源优势,特邀河南省知名规划团队为当地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旅游总体规划》,邀请河南农业大学园林学院为兵团第十三师境内的古树名木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古树名木保护规划》,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着力打造精品景区,让旅游规划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得以充分体现。近3年,兵团第十三师旅游局共争取兵团旅游设施项目建设资金1600万元。

市场化运作,多元化营销。在兼任红星旅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期间,刘祖刚通过市场化运作,多元化营销,协助公司举办了庙尔沟生态旅游景区三届杏花节;按照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的要求,分别确定了“相约杏花节、透绿见桑红”“观戈壁奇景、看千年核桃、赏王府兰花”“东疆第一鲜、夏宫桑葚季”等营销主题活动。与喜折惠公司合作,在东疆夏宫庙尔沟生态旅游度假区成功举办“相约庙尔沟——免费自驾游”活动。通过一系列旅游营销活动的开展,十三师旅游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人数、质量、效益三丰收的成绩。围绕主题塑形象,开展了柳树泉农场草莓节、火箭农场牡丹节、庙尔沟景区杏花节等多项活动。借势“一带一路”,组团参加浙江义乌、福建厦门等大型旅游博览会,邀请各地旅游企业和媒体前来踏线、采访,推广兵团旅游产品,其中,“游哈密、进兵团、知新疆”已经成为哈密周边游客旅游新时尚。

产业援疆:外引内联,引导创业

产业援疆是援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抓手,既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又能促进创业就业。信阳老乡在哈密有很多成功人士,援疆干部黄占魁任职兵团第十三师工业园区副主任以来,积极与他们联系,利用他们在新疆和内地之间的关系开展招商。其中,引进的河南淮滨县金山公司,投资2亿元在哈密市中心城区开发哈景御城项目,目前工程进展顺利;河南展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哈密分公司投资8000万元建设的豫商农贸综合批发市场,已于去年10月14日开盘;投资4000万元的哈密大型特种车辆服务公司项目,目前已奠基开工。这些项目,全部由淮滨县商人投资。

近3年来,黄占魁直接组织和参与的招商活动10余次,组织两地人员考察交流30余人次,形成较大的协议项目2个,协议金额1亿元,其中落实项目1个,到位资金2400万元,先后促成兵团第十三师工业园区与淮滨县、河南商会,河南商会与红星四场的对接交流,加强了新疆与内地在经济、文化、教育以及党建方面的交流合作。

技术援疆:传授经验,科学发展

我市援疆工作队技术人才多,技术级别高,工作责任心强,来疆后都成为各自单位的技术骨干,不仅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而且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经验,为受援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作为援疆技术人才的李新来到兵团第十三师建设环保局后,积极拓展环保业务。针对当地环保实际,他制定了兵团第十三师第一个环境监测站计量认证工作实施方案,编制完成了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草稿,编制了《浅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生态环境保护》报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建设环保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修改编制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同时,他手把手地将内地先进的环保执法理念传授给身边的同事。

援疆干部陈明清任职兵团第十三师交通局局长(援疆)以来,促成兵团公路设计院、十三师交通局与市交通运输局、市公路局、信阳公路勘察设计院结成了合作单位,达成了在设计、养护、建设技术和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框架协议。

文化援疆:推进交流,加强融合

为了做好文化援疆工作,加强互相交流,经我市援疆干部积极联系,2015年9月,市委、市政府安排市援疆办和市文广新局组织信阳艺术中心(豫剧团)携大型新编历史豫剧《开漳圣王陈元光》,在兵团第十三师党委、红星四场党委的支持配合下,在兵团第十三师和我市对口援助单位红星四场进行两场慰问演出,让兵团职工群众品尝了一道精美的中原文化大餐,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当地各族群众对内地主流文化的认同,对“大别山精神”与“胡杨精神”的生根发芽、推广发扬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年,我市向红星四场捐赠了一台价值30万元的LED电子大屏幕,用于文化广场建设。

讲政治,不辱使命。援疆干部到新疆工作后,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新疆“三史”即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把援疆工作当作锻炼个人的一次难得机会。市委派出的对口支援红星四场援疆干部祝孔明任红星四场党委常委、副场长,刚到时,由于气候、时差等原因,引起身体功能紊乱,植物性神经功能失调,诱发心率失常住院治疗后,仍坚持在团场第一线,两年时间里,组织开展了车辆、医疗器械、学生电脑、教学设备等捐赠工作,联系文化演出,教师、医生支教支医,邀请林业、畜牧业专家到红星四场指导和双方领导互访工作,并主动承担红星四场援疆教师、医生的后勤服务工作。操真心把援疆工作当事业,动真情把边疆当故乡,我市对口援疆工作得到受援助单位党委和干部职工的好评,树立了良好信阳援疆干部形象。

援疆是一项国家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工作。在离援疆工作结束还剩下的3个多月内,我市援疆干部表示,将站好最后一班岗,齐心协力,持之以恒地做好本职工作,不让自己的援疆生涯留下任何遗憾,全力为援疆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