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诗绮

“乔新江同志所作的市委工作报告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保障有力,让我们倍增信心、倍添干劲。我对两项工作印象特别深刻,一个是大别山干部学院建设,一个是脱贫攻坚。”昨日,市五次党代会代表林志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在谈到大别山干部学院建设发展时,林志成说:“学院自2013年建设以来,一是探索了干部培训新路子。创新访谈教学、体验教学、激情教学、红色故事会等教学形式,推动党性教育具体化、生动化、实效化,累计培训学员9万余人次,得到学员的广泛点赞。二是开辟了教学科研新领域。建立了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防大学等单位100余名专家组成的外聘师资库,学员遍布20多个省、市、自治区,教学科研从区域走向了全国。三是搭建了研究新平台。成立大别山精神研究中心,创办学院学报、召开全国性专题研讨会,挖掘、提炼、弘扬大别山精神,推动大别山革命史研究上升到国家层面。四是促进了老区新县新发展。每月在学院培训的学员在4000人以上,通过他们的宣传集聚了人气,促进了新县及周边县区的旅游、餐饮、民宿等产业发展,也提高了新县乃至信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们将继续用好学院这一教学、科研、交流平台,深度发掘大别山精神内涵,延伸教育培训产业链条,把学院打造成全国一流的党性教育基地、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报告把脱贫攻坚上升到了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作为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信阳市第一批整体脱贫的贫困县的领导干部,既感到责任重大,又感到机遇前所未有。”林志成表示,脱贫与发展相辅相成,打好脱贫攻坚战就是最好的发展。“转扶搬保救五项举措,产业扶贫是重点,易地搬迁是难点。我们已经探索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将对现行发展模式进行总结提升,进一步强化利益联结,防范发展风险,带动更多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在易地扶贫搬迁上,着力解决‘搬迁哪些人、人往哪里走’的问题,统筹做好就业创业、兜底保障等工作,确保‘搬得出、有事做、能发展、可致富’,努力让造福信阳的理念在老区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