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陈世法堪称一个人物,一个典型的信阳人物。他的非凡经历,展示出一个打工者“爱拼才会赢”的风采;他的非凡作为,体现着一个企业家“达者兼济天下”的气度;他的非凡举动,反映了一个共产党员“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 本报今日推出《》长篇通讯,讲述陈世法艰苦创业、痴情发展油茶产业的故事。希望有更多的人像陈世法一样,积极投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之中,勇于担当,乐于奉献,造福人民,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光添彩。

本报记者 龚立堂 王博

光山县油茶产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发展轨迹,不能不提河南省联兴油茶开发有限公司,不得不说公司总经理陈世法。

有人说他真聪明——

因为,油茶产业是扎根企业,符合光山县经济社会发展实情,既能造“绿水青山”回报社会,又能变“金山银山”惠泽群众。8年来,在陈世法的引领下,全县油茶面积扩大到16.7万亩,带动上万农民走上脱贫致富路。

有人说他是“傻子”——

因为,只有“傻子”才会把自己的血汗钱不当钱使。陈世法在外地承包工程年收入上千万真金白银,存入银行年利息就有几十万元,而他却悄无声息地投入到油茶产业的发展中。8年来,陈世法在流转土地、购买种苗、培训技术、支付工酬、购置设备等方面累计投入资金近亿元。

对此,陈世法却平淡地看:“聪明与傻子都是相对的,发展是个硬道理才是绝对的。”

不错,发展才是硬道理。目前,河南省联兴油茶开发有限公司在光山县己建成了全省唯一的油茶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成了“国家级油茶科技示范林”。该公司先后荣获“国家级农业专业合作社”“全国油茶科技示范基地”等称号,2010年至2016年连续7年被评定为省级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11年,陈世法被评为“全国绿化劳动模范”,2016年9月被表彰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

今年10月,中国油茶产业技术培训会将在河南省光山县召开。这是自2008年国务院批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以来,第8次召开类似的全国性产业会议。由此表明,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光山油茶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和标本意义。

8年投资油茶产业近亿元

在当地是闻名遐迩的企业家

在外却是东奔西走的农民工

今年48岁的陈世法,在不惑之年与油茶结缘。当时,在国家级贫困县的光山,陈世法年收入千万元以上也是为数不多的“名人”了。

打开陈世法的人生档案,一路拼搏的足迹清晰可见:1983年他从该县那个偏远的凉亭村外出打工以来,在江西烧过木炭,在西北做过电线杆,闯关东贩过布匹,上通州搞过拆迁,赴西藏修过公路,下杭州卖过早点……

当经历变为财富时,同行才发现他不仅聪明,而且高明。他通过打工创下的原始积累,利用老家的优势资源兴办了一家年产30万吨的石料厂,以此为营站稳脚跟。通过当年在外地打工的渠道,承包大中城市的拆迁、绿化等市政工程。尽管仍像东奔西走的农民工一样,却实现了年收入千万元的良性发展。

2008年正值陈世法的不惑之年。

不惑,即遇事明辨不疑。不善言辞的陈世法坦诚地说,当年看准国家发展油茶产业,助民脱贫致富,以及响应县里“把钱存到山上去,把油搬到山上去”的号召,真的是“明辨不疑”。

光山不光。该县是全国油茶生产纬度最高的县之一,拥有丘岗和浅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63.9%,曾多次荣获国家、省、市林业先进县称号。但是,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全县有近50万亩丘岗地种植效益不高或被荒弃;96万亩林地中,大部分适宜种植油茶。为此,该县抓住国家油茶产业发展的机遇,将“油料上山”作为全县一项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兴产业。

过河先得摸石头。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带动,群众参与,多方受益”的构想,当年由县林业局牵头组织全县5名知名企业家、科技人员到全国油茶种植重点区域江西和湖南考察学习,陈世法是随同的企业家之一。

不同的是, 陈世法是带着对比的方法去考察的。原来对自家山上生长多年的油茶一无所知,通过考察才得知油茶全身都是“宝”,在世界上与橄榄油一样被称作食用“神油”。他在全国油茶首席专家姚小华博士联系的江西樟树市了解到,油茶树耐旱抗贫瘠,适宜丘岗浅山区种植;结果期长达80年,被称为“铁杆庄稼”,既省工省时、病虫害少,又便于管理,适宜千家万户、房前屋后种植,在市场上,每吨油茶价格高达20万元。

这样的效益,不正是陈世法第一次外出务工睡在火车站广场时的梦想吗?

那年他15岁,背着一床旧被子第一次随亲戚到江西烧木炭。正值秋收之后,当时信阳火车站挤满了像他一样的“盲流”。挤不上火车的陈世法,晚上就在火车站广场裹着旧被子、望着黑窟窿一样的天空突发奇想:要是家里能有一项产业,一份稳定的收入,一种小康生活该多好啊!

重拾当年梦想,陈世法在考察返程的火车上理清思路:由于光山县外出务工农民相继进城,闲置土地可以就地流转,这是投入;农民在家里种植油茶就能脱贫致富,这是效益,能够多赢。陈世法越想越开心。

更让陈世法开心的是,现在光山90万人的祖先,大都是从江西“筷子巷”迁移过来的,油茶能在江西成气候,在光山也能成大气。

越想越开心的陈世法,在当年第二次考察湖南时,下定了投资油茶种植,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决心。陈世法万万没有想到,一些亲朋好友说他是“傻子”,甚至连他的妻子竟然也说他是“傻子”。

2009年正月初六,当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氛围里,陈世法就按照县里下达的育苗任务,带着技术员到江西、湖南买了4500株苗木和2200棵5年生母本树。返回光山后,按照“沙藏催芽”方法进行操作。

当时陈世法担心室外天寒冻坏种苗,就将“沙藏催芽”床放在室内保暖。谁知,还未到发芽种子却烂在沙里。购买种子的10多万元几乎全打了“水漂”,妻子又急又气,涨红着脸说:“你真是个陈傻子啊。”

陈世法还没有傻到不能自拔的地步。他临危不乱,又投资10多万元,分3次从江西购进油茶砧木3万多公斤、“长林”系列高产油茶接穗1.5万公斤,从中国林科院亚林中心聘请技术员现场指导。

与此同时,由前期芽苗嫁接技术培训班400多人、组成6个嫁接组,按照“四定三清楚”的标准,历时45天完成800万株油茶子苗嫁接任务,陈世法一举获得成功。中国林科院和省、市油茶专家一致称赞:起步晚,起点高,前景好!

陈世法的成功让政府和群众看到了油茶产业的希望。当年,光山县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的决定》。2009年3月,河南省联兴油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挂牌成立,至今,该公司在流转土地、购买种苗、培训技术、支付工酬、购置设备等方面累计投入资金近亿元。2010年,光山县作为油茶种植北纬最高度的唯一县区代表,在湖南衡阳召开的中国油茶产业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

8年新增发展油茶11万多亩

在外包工程年收入千万元真金白银

在家乡却悄无声息投入3万亩油茶

2016年9月18日,“全国科普日”河南省主场活动暨科普中原云上线仪式在郑州科技馆举办。陈世法在展位摆出油茶从1年苗至6年挂果树以及茶籽、茶油、茶饼,他一边介绍、一边回答参观人群的咨询,仅4.5平方米的展厅前被围观者挤得水泄不通。

眼下,正值油茶挂果的季节,在该县城南5公里的“联兴万亩油茶生态示范基地”,已是硕果累累。该公司正在全力抗旱保丰收。陈世法站在最高处介绍,这里就是当年第一批“长林”嫁接苗移栽的成效,已经挂果两年,去年该公司注册了“联兴”油茶商标,生产茶籽50万公斤,产茶油12.5万公斤,远销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销售额达1700万元。

沿着绵延起伏的水泥山路穿行,车窗外绿色浓、绿意深。秋日的阳光从油茶树缝里不时地眨着眼,油茶果在秋风的抚摸中撒娇般地躲闪着阳光。不时过眼的一处处护林板房和一方方池塘,恰似这片绿海中的珊瑚,让人惬意无限。随风送来的油茶果香,仿佛晶莹剔透的滴滴茶油沁人心脾……河南省委书记谢伏瞻去年7月16日到此视察时,称赞这种生态农业是兴县富民的好产业,大有前途!近年来,市委书记乔新江等市领导多次到该公司基地进行调研和指导工作。

确实大有前途。2012年,光山县又出台了《光山县全民油茶计划实施方案》,适时提出了打造“全国油茶北缘强县”和“全省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县”的目标;同时出台了相关补助和奖励政策。

好风凭借力——8年来陈世法累计投入油茶产业近亿元,却没有一分钱银行贷款,让人难以置信。

但是,人们却看到了现实:2013年以来,陈世法大胆扩张,本着适度拓荒、精细管理、稳步推进的原则,先后在斛山乡流转土地5000亩、砖桥镇流转土地3000亩、殷棚乡流转土地4000亩。如今,殷棚乡流转的山地已经栽植上油茶苗,普遍生长良好;砖桥镇流转的3000亩撂荒地目前已是花木遍地……

在业界人士看来,陈世法不从银行贷款却另辟新径投资苗木花卉是“傻子”的举动;而在陈世法的规划中,种植油茶与苗木花卉是发展绿色经济的姊妹篇、二重奏。

这就像他当年“剑走偏锋”在全国销售预制配件一样——

那是1996年,当时正值国家实施电力农网改造,陈世法所在的马畈镇有座水泥厂,一时间,从事水泥电线杆预制的厂家有600多家,遍布全国6个省市。当陈世法投资经营预制机械配件时,有人说他“不抱西瓜拣芝麻”真是“傻”到家了。然而,陈世法将湖南的模具、新乡的航车、大连的拉升机、四川的锅炉、天津的高强丝等配件分别销售到几百个厂家,最多时一天销售额二三十万元,到2001年挣得盆满钵满。

投资苗木花卉同样如此。“光山县北大荒家庭农场”与“光山县康源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就掩映在绿树丛中。这个约5000亩耕地的“北大荒”,是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一处知青点,因为位于斛山乡与邻县交界的岗岭干旱片区,大部分多年撂荒。

如此荒芜的岗岭,在陈世法眼里竟是一种“宝”。他毫不眨眼地一次性流转土地5000亩,种植黑松、国槐、白蜡、法桐、枫树等多种苗木花卉,如今“鸟语花香北大荒”已成为人们游玩的好去处,仅去年到此观光旅游的人数达3.2万人次。

陈世法从岗岭上抓起一把黄土说,这种黄棕壤土,适宜于出售苗木花卉时打土球,提高成活率。而此处又毗邻京九铁路潢川站和一河之隔的中国花木之乡卜塔集镇。因此,他在外地承包绿化工程销售的苗木花卉品种优、成本低、成活率高、信誉好,市场越做越大。近年来,陈世法先后在斛山乡和砖桥镇的4个村流转土地1万亩,引进各类乡土树种、北方树种和名贵花木200多万株,通过3年的发展,投入与产出比大幅提升,每年用承包绿化工程的款项投入油茶产业发展,陈世法形容这是一种“潜力股”。

聪明耶?傻子耶?

有人说,产业界人士喜欢张扬,投资界人士喜欢低调。陈世法却是不事张扬不随云。

陈世法始终坚守初心,按照县委、县政府制定的远景目标,每年培育油茶优良种苗400万株以上,已累计培育2400多万株,年产值近千万元。

目前,该公司已在4个乡镇完成油茶基地建设2万多亩,带动全县1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油茶面积11.7万亩,全县油茶达到16.7万亩,引进5个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10个重大科研课题落户基地。同时,该公司实行的公司化运作、合同制造林模式,得到了国家林业局及省市有关专家的一致好评。“国家油茶可持续丰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研讨会”和“全国北部边缘区油茶良种应用集成示范项目验收会”先后在该县召开。

兴一项产业富一方群众

当初的合伙人纷纷撤股谋新路

他却为400户脱贫撑起一片天

陈世法的儿子陈小康今年考取省内一所大学,这个名字是他出生时,陈世法查字典、看电视、翻报纸在“洗三”那天给取的。因为当时我国刚刚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美好蓝图人人向往,陈世法同样有一个步入小康社会的中国梦。

取名有学问。2009年3月,由陈世法等5人合伙投资285万元成立河南省联兴油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是光山县第一家油茶企业,陈世法为公司取名“联兴”。身为共产党员的陈世法深知“联兴”的寓意:按照全县发展油茶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稳步奔小康的规划,只有合伙投资人联手才能振兴油茶产业,只有与全县富民计划联动才能加快发展,只有与农民连心才能真正带领群众致富,也唯此全县的油茶产业才会兴旺发达。

然而,当2012年第一个股东提出撤股时,陈世法始料未及。因为当时最早栽种的油茶苗木历经3年,在这3年之中是油茶苗生长期的关键节点,又逢该县几十年未遇的连续3年大旱,一旦第4年不能按预期结果,后果不堪设想。

陈世法本着诚信为本的做人之道,愉快地接受了现实。紧接着,其他3位合伙人也相继退出,只有陈世法一人独扛大旗。对此,有人当面说他傻得近乎呆——既要给人家股份,又要一人承担全部投资,何苦呢?

陈世法却说,当初发展油茶产业,是县委、县政府和众多乡亲的信任,当初党和政府把这大事交给我们、乡亲们乐意将土地流转给我们,半途而废咋个交待?

诚信是陈世法家教家风的传承。

陈世法的父亲是上世纪大集体年代的生产模范,因为他犁田、耙地是一把好手,从不与人相争,当地人都喜欢叫他“傻子”。当时陈世法姊妹8人、是个10多人的家庭,父母言传身教使他懂得:只要不亏待人,自己就不会亏心。

1989年陈世法结婚,结束了8年四处打工生活。为了过个安稳的日子,陈世法东拼西凑借来10多万元开酒坊,为此高薪请了一个远近闻名的酿酒师傅。谁知天不遂人愿,那年突然一股寒流袭来,一夜间酒曲全部冻死,几十缸酒都成了废水……

为了还清10多万元外债,陈世法不得不与妻子一起外出打工。他记忆中的“黄金打工期”是在杭州武林门卖早点:每天早上四五点起床做鸡蛋饼、熬稀饭;中午收摊后,陈世法就骑着三轮车,胸前挂个电喇叭四处吆喝收破烂;从下午6时到晚上10时,租个载人三轮车拉人,一年收入几万元。为了诚信,他将欠款分类,攒一点钱还一笔欠款,直到1994年才将10多万元外债还清,1996年带了十几万元返乡。

兑现承诺贵在诚。斛山乡刘湾村程老湾村民组程枝言流转 35亩荒山给联兴公司,陈世法记得自己每年分三次兑现承诺款:一是春季用于买种子肥料,二是开学季用于子女上学,三是年关用于置办年货,从来也不拖欠一分钱。

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程中,陈世法同样承诺如金。仅2014年至2015年,联兴公司就向群众发放用工报酬800多万元,带动1000多人脱贫;仅在该公司2016年扶贫攻坚建档立卡表上,目前仍有210户。

诚实获信任。2016年9月中旬,光山县委书记刘勇陪同农业部考察组到联兴公司基地调研。陈世法清楚记得,刘勇2014年到该县工作以来,先后10多次到基地指导工作。这次他又给陈世法带来了喜讯:全县将油茶作为扶贫和脱贫的一项长效产业,计划发展到30万亩,光山油茶将拉入全国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的规划之中,该基地拟作为观光旅游的核心景点。

以诚做事事能成。按照联兴公司成立之初光山县人民政府与湖南省林科院签订的《科技合作协议书》,目前已引进10个优良品种、5年生大树2200株,建立优良品种展示园50亩;引进优品油茶嫁接苗2.6万株,建成1500亩的优质高产示范园(含采穗圃);建成了10个品种、5个对比共计100亩的油茶区域试验基地;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院为依托,聘请姚小华、陈永忠两位博士担当顾问。目前,该公司拥有3万亩流转土地、下辖4个农业专业合作社,2个家庭农场,常年带动 1000户群众就近就业。为了真正实现“将油搬上山”的目标,该公司正在筹建一个年加工3万吨油茶籽的油茶综合深加工生物工程技术产业园,带动油茶产业转型升级。

“达者兼济天下”。8年来,陈世法在基地修建砂石路20多公里、整修坑塘30余口、堤坝2处。多年来,陈世法为教育、卫生、残疾人等社会公益事业捐款近百万元。就在9月20日该县举行的“倾真情献爱心慈善公益联合行动月”动员会上,陈世法率先认捐5万元,当天下午他还号召公司30多名中层管理人员开展“一日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