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别山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的潢川,贫困面宽、程度深、战线广。近年来,潢川县委、县政府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一号民生工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经过不懈努力,“十二五”期间,全县争取并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亿多元,累计实现6.1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截至目前,仍有61个贫困村,16242户贫困户,51771名贫困人口。
“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来谋划,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部署,‘转、扶、搬、保、救’五措并举,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2017年整体脱贫。”2016年7月12日,中国共产党潢川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县委县政府对全县人民作出庄严承诺。
如何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帮助5万余名贫困群众彻底摘穷帽,让潢川人民在小康路上越走越宽,成为当前潢川县自上而下共同关注的话题。
“今后五年,潢川县必须要完成的首要任务就是打赢脱贫攻坚战,责任如此重大、任务如此艰巨,只有一条路径,那就是全力以赴,各项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县委书记赵亮的话掷地有声。
脱贫攻坚战,既要打好,更要打赢。
怎么打?
根本是两个字——精准!
精准识别 清底子
如果把扶贫看作是治“穷病”,不明“病因”,就“下不准药”“治不了病”、更脱不了贫!
如果说脱贫攻坚是一场战争,那“找病因”“摸底子”就相当于战争前绘制的“作战地图”,重要性不言而喻。
“病因” 怎样找?谁来找?
“作战图”怎样绘?谁来绘?
潢川县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严格执行《河南省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及管理办法》,坚持“公开、公正、透明”原则,建立精准识贫机制,开展建档立卡工作。
日前,记者来到潢川县扶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打开全国扶贫业务管理系统,潢川县22个乡镇、办事处(场)的贫困人口信息一目了然,家庭成员、致贫原因、脱贫措施等清清楚楚。
如此详尽的作战信息源于潢川县开展的“百千万工程”。
百名驻村第一书记驻村。通过组织遴选,潢川县选派107名有农村工作经验、有涉农技术特长、素质能力和作风过硬的后备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对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
千名领导干部带村包户。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定点联系1个村(社区),至少结对联系服务3户以上基层贫困群众;乡科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至少联系2户以上贫困户,长期帮扶。截至目前,县处级领导结对联系困难群众153户,乡科级领导结对帮扶困难群众2667户。
万名党员结对帮扶贫困群众。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党员先锋岗、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等活动。目前,潢川县1.5万名党员深入到贫困户家中,为贫困户找准脱贫突破口,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干部下去,情况上来。“百千万工程”的实施,强力推动了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精准帮扶等工作,筑牢了精准扶贫的主阵地,充实了精准扶贫的一线力量。为找准致贫“病因”,绘制精准扶贫“作战图”提供了强大助力。
精准施策 理路子
弄清贫困对象底子后,如何制定详尽作战计划,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
“产业扶贫和兜底扶贫两路并进;扶贫开发与美丽乡村建设相辅相成;放大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效应。”县扶贫办负责人的回答言简意赅。
产业扶贫拔穷根
今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考察时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潢川农业特色明显,是全国粮食先进县、全国花木基地县、全国畜牧大县、国家鸭肉质量安全示范区、中国优质糯米之乡、全国食品工业百强县、全国水产大县。已经形成了华英鸭、生猪、花木、粮油、水产和食用菌6大农业产业集群。因此,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优势,成为潢川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首选,也是必选之路。
“过去荒种薄收,村民生活困难。现在村里引进了15家园林企业,4000多亩土地流转给企业种植花木,群众就近就业,年工资1万元以上,想自己种植的,政府每年还有免费的技术培训,帮助引进新品种。”龚营村村支部书记王厚明介绍说,“发展花木产业后,咱村的生态环境也有了巨大改变,如今是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呢!”
据不完全统计,潢川县依托盛世园林等6家国家一级园林企业辐射带动花农2万多户,花木种植面积达26万亩,年产值16亿元。花木产业成为农民快速脱贫致富的绿色引擎。
潢川华英集团投资1亿多元,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689个,实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了潢川及周边县区30万农户脱贫致富。
“作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潢川产业扶贫工作有特色、有规模、有品牌,覆盖面广、辐射带动能力强,走出了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扶贫路。”该县县长兰恩民说。
潢川县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增收”的发展思路,依托六大产业集群,制定了《“十三五”权限产业扶贫规划》等6大产业专项规划,对全县优势产业科学布局,将贫困户全部纳入到产业发展的链条中。
以97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引领,潢川县延伸“公司+基地+贫困户”的链条,发展“订单农业”,放大了产业集群增加就业、带动脱贫的效应。据统计,6大产业集群已带动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976个,农户8万余户,户均增收2000余元。2015年,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0681元,增速位居全市第一。
社会保障兜底线
让社会保障兜起脱贫底线。
在潢川县脱贫攻坚第二次推进会上,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要把社会保障这一兜底之策抓实抓细,建立兜底档案,实现救助兜底全覆盖,加强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施健康扶贫,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潢川县坚持发展为民、民生优先,将财力向民生倾斜,持续办好实事要事,着力惠及民生民利。2015年,潢川县全年累计投入民生资金25.92亿元,占公共预算支出的80%以上,受益群众30余万人。
“十二五”期间,潢川县着力办实民生工程,夯实民生基础,落实民生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大病救助、特困人员供养实现全覆盖。
目前,潢川县已初步建立起以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新农合、基本养老为基础,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相配套的广覆盖、多层次、兜底式的社会保障体系。
美丽乡村入画来
走入地处潢川县西南的仁和镇连岗村,只见成排连栋的别墅,依山傍水、顺势而建,与周边环境相互映衬,浑然一体,为人们描绘了一副“人在园中、房在林中、村在画中”的美好画卷。
“过去大家一说俺们村,就是‘泥巴凳子泥巴墙,泥巴供桌泥巴炕,除了泥巴没家当’。” 该村南湾村民组的贫困户夏国清站在自家新房门口笑眯眯地说,“没想到,俺现在也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他家4口人,扶贫搬迁项目资金解决了24000元,危房改造资金解决了10000元,老宅基地退出解决了21000元。老夏只掏了15000元就住上了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新房。
连岗村地处浅山丘陵,荒岗薄岭多,贫困户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贫困人口240户994人,占全村总人口三分之一以上。
“依托资源、因地制宜,我们村流转土地4500亩,发展花木产业和茶产业,解决了200个以上的劳动力常年就业,农户通过流转土地和务工,能实现稳定脱贫。目前全村已脱贫153户622人。”该村村支部书记刘家金说。
创新方式促共赢
7月份,国家开发银行的首笔1000万产业扶贫贷款在潢川县发放,用于支持该县谈店乡万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这是潢川县创新政府、企业、金融、保险、贫困户五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的具体成效。
县财政拿出3个3000万元,与金融部门合作,分别搭建针对扶贫企业发展的“批发贷平台”、助推企业精准扶贫的“周转贷平台”和针对贫困户的“小额贷平台”。 银行对企业扶贫贷款执行基准利率,县财政每年拿出500万用于扶贫贷款贴息。
潢川县已选择九龙春天公司为试点,由国开行向以贫困户为主体的食用菌种植合作社发放贷款,合作社将贷款以股份形式入股在九龙春天食用菌基地种植香菇,公司租赁承包经营,以每年不低于贷款金额10%的比例给予贫困户分红并进行贷款担保,还本付息由企业负责,贫困户优先在基地务工。目前,潢川县已启动谈店乡万营村和来龙乡杨双楼村试点项目,将两村428户贫困户全部纳入其中,带动两个村整体脱贫。
精准考核 定法子
8月10日,潢川县传流店乡乡政府会议室,气氛严肃而热烈,各站所、村组负责人正在就本部门、本村的扶贫攻坚工作进行述职,随后现场人员就工作情况作评议。该乡《2016年重点工作责任落实表》中,扶贫攻坚排在重点工作首位。
为全力保障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潢川县着力建立健全相应配套机制和保障。
实行考核机制。将扶贫开发任务在年度综合目标中的权重由60%提高到70%。实行“三挂钩一否决”,即脱贫工作与乡镇办事处年度考核挂钩,与县直单位的绩效挂钩,与责任领导奖惩挂钩,对完不成扶贫任务的部门和乡镇实行一票否决。
实行督查机制。围绕脱贫攻坚阶段性工作任务进行督导,对完不成工作任务的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发出“三级三色督查令”限期进行整改。
实行问责机制。对扶贫攻坚工作排名在后的,予以降职或免职处理,以严肃问责倒逼责任落实。
实行激励机制。对第一书记和乡镇分管扶贫工作的领导,工作完成较好的予以表彰奖励、提拔重用,对全县贫困村的优秀村支部书记授予脱贫攻坚奖章,对村干部予以表彰奖励。
发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潢川县全体党员干部正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迈出铿锵有力的步伐,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确保群众如期实现小康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