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扶贫开发工作和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促进青年干部作风转变和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教育引导广大青年深刻领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思想内涵,组织动员广大青年自觉投身脱贫攻坚实践,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青春力量,在全社会营造脱贫攻坚的强大工作合力,中共信阳市委组织部、中共信阳市委宣传部、信阳市扶贫办、信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共青团信阳市委联合组织举办了信阳市“脱贫攻坚·青春筑梦”巡回报告会。现撷取部分宣讲内容,激励我们全民参与、奋勇前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扶好心志奔小康

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驻息县路口乡弯柳树村第一书记 宋瑞

2012年10月,我被总队党组派往息县弯柳树村驻村扶贫。2015年8月,第一轮扶贫到期时,看着全村有100多贫困户已经脱贫,我满心欢喜准备撤退回家。当时正好我的女儿快要生孩子了,需要我回家照顾。

可是,当乡亲们一批一批地送来他们制作的锦旗,听着白发苍苍的老人、背着书包的孩子,一声声 “闺女别走啊” “宋书记别走”,还没有脱贫的贫困户擦着眼泪说 “你走了,我们咋办”时,我的眼泪夺眶而出。那一刻,我突然感觉我不能走了。

此时,脱贫攻坚战已经打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只能上前线,怎能退后方?只能坚守阵地,怎能小成即安、临阵退脱?每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不都是在国家需要时,舍小家、为大家,舍自家、为国家!只要弯柳树村没有全面脱贫,我就应该坚守阵地!这才是一个党员应有的“忠诚”和“担当”啊!就这样,我继续留驻该村扶贫。

比物质贫困更可怕的是心灵的贫瘠和麻木,是价值观的扭曲。村民思想观念不改变,国家再好的扶贫政策也扶不了根子上的贫。如何解决贫困村长期形成的“等、靠、要、懒、怨”难题?如何解决农村“不孝父母、打麻将成风、垃圾围村”问题?我决定从“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手,扶贫先扶心、先扶志。

2013年11月,我们在田间地头建起息县第一个村级道德讲堂,讲解“婆媳道”“儿女道”“夫妻道”“生财道”。从做人的8个德行、“家和万事兴”的规律,讲到弯柳树村未来的发展规划。通过开讲堂、教孝道、评孝子、树孝风,评选“十大孝子”“好媳妇”“好婆婆”“好村民”等活动,提升正气。

开始,村民观望,不愿听课,后来抢座位听课。很多人学习后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为人处事和价值观都发生了根本改变。弯柳树村人心净化,村民有道德了,吸引了大量企业家来村参观学习,参与精准扶贫。

道德可以转化为财富!不仅能促进精准扶贫、攻坚脱贫,而且能引领村民走上一条“明礼守信、孝亲重道、和谐幸福”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任重道远 不破不还

省公安厅驻淮滨县邓湾乡罗营村第一书记 李胜利

自担任罗营村第一书记以来,我在这个偏僻的豫东南小村里已工作生活了近300个日日夜夜。在这里,我迷茫过、焦虑过、愤怒过,更兴奋过、感动过,酸甜苦辣、五味杂陈。但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每当想起当地干部群众那种感激和信任的目光,每当想起隔壁大妈往住所送瓜送菜时的情景,每当想起那么多留守儿童期待和渴望的眼神,我和队员们就会更加坚定一种信念,激起一种冲动:再苦再累也要攻破贫困这个山头,再忙再难也要对得起第一书记这份责任担当……

罗营村地处淮河行洪滩区,距离县城32公里,三面环河,位置偏僻,全村1/5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出行不便,矛盾多发;村委会办公室没有一张像样的办公桌;一个拥有306名小学生的学校竟然没有操场、没有图书室、没有足够的老师……这个积贫积弱积乱、资源匮乏的偏远村庄要在两年内实现脱贫,真的让我“压力山大”。

“瘦上几斤肉,也要攻山头。”这是写在我们工作队驻地鼓励大家的一句话。推动精准扶贫是第一书记的重要职责,脱贫攻坚的骨头再硬也要啃下来。在前期抓住党建工作龙头、稳住人心的基础上,我们放眼长远发展,聚焦脱贫攻坚,打出一套“治贫”组合拳,多策并举,多管齐下。

我们治贫到户,首创“三类八个一”工作法,落实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和精细管理问题,进行差别化的帮扶。

我们治穷立项,争取整村推进、学校扩建、茶场扩建、村部建设、道路硬化、桥梁架设、沟渠疏浚、排水排污、绿化照明等30多个建设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产业发展热火朝天。

我们治愚扶智,经多方协调,由教育系统投资扩建的一栋8个教室的教学楼即将拔地而起,一个占地6亩的标准化操场已经完成征地拆迁。

这一年,罗营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实现了治安稳定局面由乱到治的转变、党心民心由散到聚的转变、群众工作由僵到活的转变、脱贫步伐由慢到快的转变,各项工作焕发出蓬勃生机。

为贫困群众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信阳师范学院驻潢川县谈店乡万营村第一书记 李向阳

驻村就要住在村子里。为了方便开展工作,我谢绝了乡领导安排我在乡里吃住的好意,只身带上行李便住进了村子里。我还在村部的后院开垦了一块荒地,自己种菜,自己做饭,成了一个标准的万营村村民。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只有人们的思想观念转变了,主观能动性发挥了,勤劳致富的队伍扩大了,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面貌。

扶贫思路确定后,我开始举办农民讲堂,邀请专家为群众讲授政策法规和农业科技知识等。随后,在学习培训的基础上,我带领干部群众代表到特色高效农业区、知名涉农企业、示范种植养殖基地实地考察,开阔视野,寻找脱贫项目和致富门路。

摆脱贫困,产业帮扶是关键。我和群众一起确定了香菇和栝楼两大优势高效产业作为万营村群众产业脱贫项目,并得到很好的实施。目前,我们努力争取到的九龙春天香菇基地精准脱贫试点项目进展顺利,1000万元的金融扶贫资金已经到位;100余个香菇大棚已经建成,几十万根菌棒已经开始在棚里生根发芽;100多个大棚正在紧张兴建,该项目一年将保底为每个贫困农户带来近10000元的收益。同时,今年我们的栝楼种植扶贫示范项目的规模已经达到了200亩,目前栝楼长势良好,栝楼架上果实累累,10月将迎来第一次收获,预计每亩纯收入7500元左右,明年每亩栝楼综合效益将超过10000元。很多贫困户看在眼里,喜在心中。很多村民表示,明年开春,就把自家稻田整理出来,扩大栝楼种植面积。依靠这两大优势高效产业,万营村群众脱贫奔小康将为时不远。

第一书记驻村,真正有意义的是教会村里人用新的眼光新的思维去看待问题,要始终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做驻村帮扶工作,真正走近贫困群众。只有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才能在思想感情上和贫困群众融为一体。只有实实在在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和群众一起想、一起干,努力破解群众的住房难、增收难、就医难、行路难、饮水难等问题,才能得到他们的肯定。

职业农民大有可为

罗山县高店乡高店村青年农民 高昊旺

我出生在农村,祖祖辈辈起早贪黑忙碌在高店这片土地上,却只能勉强维持生计。长久以来,种田户基本上成为贫困户的代名词。“考上大学跳出农门”也是世世代代农家人的心愿。从小耳濡目染父母的艰辛,我深知种田的不易,但2010年高考,我还是选择了河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专业为第一志愿,并如愿被录取。虽然这类专业很不受考生青睐,我却不以为然,“民以食为天,农业必有出路”。再者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农业发展,科学种田技术不断进步,让我觉得农村天地广阔,青年大有可为。

2015年,我辞去原来比较轻松的工作,开始了创业之路。我用借来的7万多元钱租赁了本村7户农家的近60亩田地,请来本村10多个农民整地、搭建大棚。今年上半年,我种植了30亩麒麟西瓜、15亩甜瓜,另外还种植了13亩西红柿、黄瓜、辣椒、芸豆等蔬菜。

从种子破土发芽到硕果挂满枝头,我见证了生命成长的奇迹;从摸索研究农业技术到熟练掌握各种种植技术,我明白了执着的意义。

蔬菜挂果成熟期,我就在田边搭起棚架,晚上吃住在帐篷里。整个6月下旬天气持续干热,为保持棚内湿度,我与工友一起,冒着大棚内40℃的高温,为蔬菜瓜果施肥浇水,几个月下来我浑身晒得黝黑,全然没有了当初书生的模样。功夫不负有心人,每滴汗水的付出都换来了沉甸甸的回报。当看到一个个瓜果挂满枝头,我内心充满了喜悦。麒麟西瓜、水果黄瓜、西红柿等在信阳市区和罗山市场备受欢迎,其中麒麟西瓜销售利润达11万元。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荆棘与鲜花同在,阳光与风雨并存。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励我们广大青年,“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这是对我们青年团体的殷切希望,更是对我们青年之于国家、民族、未来之希望的肯定。脱贫攻坚,前进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以青春、智慧和汗水,投身到脱贫攻坚的实际行动中。

柔肩也能扛起扶贫大任

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驻罗山县灵山镇檀墩村第一书记 朱 玲

记得去灵山镇报到的第一天,一位干部怀疑地看着我问:“你真是派来扶贫的吗?”面对疑问,我没有反驳,如何让他们在一个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的驻村女书记身上看到脱贫的希望和信心,我知道:行动将是最有力的回应。

檀墩村是一个有着近3000人、扶贫任务比较繁重的大村,而村干部只有3个人。没有传统的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贫困户普遍面临着劳力不足、体弱多病、年龄老化等困难。干什么?怎么干?这是我和村干部日夜思考的议题。在综合各方因素的前提下,我提出了“要把群众个人能动性调动起来,以传统家庭产业为主导,做他们有条件做、有能力做、愿意做、做得好的事情”,这个思路得到了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最终将檀墩村定位在养猪和养鸡两个家庭产业方向上。

不管是烈日当空还是大雨滂沱,我和村干部发展家庭养殖业的步伐从未停止过。七月骄阳胜火,一次到贫困户家跟进养殖情况,连续跑了几户后我出现了头晕、腹痛的中暑症状,村干部劝我回去休息,我咬紧牙关说:“没关系,我能行。”等撑到贫困户潘国胜家时,我实在忍不住扶着墙角呕吐起来。村干部被我的这种拼劲儿所感染,他们推迟了一个又一个晚饭点儿,利用太阳快下山的时段陪我一起入户,直到蚊虫四起,星月当空。经过我和村干部边动员、边指导、边发展、边立项,目前檀墩村的贫困户养猪3头以上的达24户,养鸡100只以上的达20户。同时,我为这些贫困户申报了到户增收项目,项目已经得到审批,预计户均增收4000元左右。

驻村扶贫工作是平凡的,它如同千千万万的工作一样,也许没有鲜花和掌声,但只要付出真情实感,脚踏实地,务实勤干,这里就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和梦想的舞台;驻村扶贫工作也是不平凡的,它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些党员干部的特殊使命,是党对我们的信任和重托,让我们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锲而不舍、驰而不息,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情系驻村写青春

平桥区规建办驻胡店乡齐岗村第一书记 张明辉

去年市里提出驻村号召后,军人出身的我主动请缨,摩拳擦掌计划干出一番成绩。可进村头一天,我的热情就被浇灭了一半。村部杂草丛生,屋顶七窿八眼,院墙断断裂裂,就连最基本的水电都难以保障。那一夜,我辗转反侧,怎么都睡不着。

村部是党联系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我决定从村部建设入手,第二天联系施工队进村开工,修补屋顶、粉刷墙面、拔草除灰、架电接水、添置桌椅,进行全方位整修,短短三天,村部焕然一新。我还特意把村部的一块荒地开辟出来,种植花卉和蔬菜,自力更生,吃住在村部。

有了村部,还要建强班子。我借鉴部队工作经验,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制度,让党内生活正常起来;大胆培养年富力强的党员后备干部,让村班子强起来;建立村干部轮班制度,带头在便民服务站值守,让群众办事方便起来。很快,村干部们便拧成了一股绳,心齐了,劲儿往一处使了,村部有了生气,村民们有事都来找村干部评评理、解解难,没事也愿来村部唠唠嗑、聊聊天,干群关系逐渐拉近。

扶贫项目资金很多,但这些钱不能撒胡椒面,要整合好,用在刀刃上。我结合齐岗村的实际情况,在鼓励群众种好粮的同时,引导他们发展特色种植。齐岗村塘堰众多,水质干净,经过市场调查,我提出了发展小龙虾养殖的思路,利用区里的招商平台以及朋友圈、战友群,积极宣传推介。今年年初,我成功说服在武汉做生意的刘先生来村承包水塘,开展生态养殖。出产的小龙虾个大质好,市场紧俏,一天能卖300多斤,收益6000元,对外打出了品牌,在村里引起了轰动。我及时让刘先生现身说法,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已吸纳10余个贫困家庭走上“合作社+贫困户”的养殖路子。群众风趣地说,一塘水,一塘虾,一塘鹅鸭富农家。

能否让群众得到实惠,这是检验我们工作是否优秀的标准,也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脱贫路上展风采

团市委驻浉河区东双河镇左店村第一书记 陶 艳

刚到左店村时,村民投向我的第一眼充满了疑问:“一个市里来的女干部,能在农村安下心工作就不错了,还能帮助咱村改变贫穷面貌?”行动胜于一切,生性要强的我下定决心,誓让左店旧貌换新颜。

万事开头难,农村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曾让我一度不知所措,但是迎难而上的勇气又让我迅速克服了消极思想。我对自己做了清醒正确的定位,明确我的长处是什么,农民和农村最需要的是什么,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尽快找到立足农村、服务群众的切入点。

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综合各方建议,我提出了“三个一”的帮扶工作思路,立足于“五有目标”,以两年为期,制定了帮扶规划。

一年来,我养成了手机24小时开机的习惯,确保群众一有需求便能随叫随到。村民曹均华身有残疾,爱人常年有病,两个孩子都在读书,家庭十分困难,我多次找民政部门帮助他解决家庭低保等基本保障问题,重燃他对生活的希望。老党员姜克义常年身患重病,我想方设法帮他申请大病救助资金,减轻其家庭负担。为将帮扶政策落到实处,我组织村干部认真调研摸底,严格按照低保政策重新调整低保对象,经过民主评议、上墙公示,对符合条件的家庭重新调整上报,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天天同群众在一起,在群众的信任下做事,在群众的监督下办事,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群众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记得有一次走访贫困户,我刚从村民家出来,一位老大娘颤颤巍巍地追了出来,手里提着一个装满鸡蛋的篮子,说什么也要让我收下。没有过多的言语,大娘用这样朴素的方式表达了对我工作的肯定,更增添了我扎实工作、勇往直前的动力。

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只有把自己深深扎根于群众,才能从群众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得到勇气和信心。

把扶贫的担子扛在肩上

潢川县双柳树镇政府扶贫专干 李 川

作为扶贫专干,我们要把宗旨记在心中。谈到宗旨,可能有人会觉得那是“高大上”的东西,遥不可及。但我认为,“宗旨”是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留存的那一分善念。善念是:当你看见乡村里的残垣断壁,就会唤起对童年时光的回忆,偌大的村庄里,有难以言说的温馨。而不时传入耳朵的麻将声,又让人忍不住叹息。

就在上个月的一个夜晚,我接到一个女孩电话,她说自己家想要申请低保,母亲行动不便不知道申请程序,所以想起来咨询我。第二天,我跟她所在村的村主任联系,介绍了女孩的家庭情况,希望他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考虑将这个贫困户纳入到低保户。村主任说早有考虑,在等待规模调整,于是此事成行。

那一刻,我的心情是舒畅的。因为我能被别人需要,那是一份踏实的价值感和存在感。一开始,我总觉得我是在帮助别人,在付出,可是当看见那些被我们帮助的人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时,我才发现,原来我一直是在得到。

要把尺子握在手里。我们的手里都握有一把尺子,这把尺子就是“标准”,对工作要求的“高标准”。

我们贫困户的“一户一档”,封面记载着编号、所在村民组、贫困户姓名、脱贫属性等基础信息,一目了然。掀开档案,第一页是贫困户申请书,第二页是扶贫手册的首页复印件,第三页是结对帮扶牌复印件,接着是“五清”核查表、脱贫轨迹表,最后是分年度的信息采集表,很直观地反映了脱贫前后的收入变化。

要把担子扛在肩上。脱贫攻坚是一项沉甸甸的政治任务,作为扶贫专干,在做好上传下达的同时,还要努力当好参谋助手,事事汇报到、建议到。工作繁重而琐碎,因此,我坚持每周一到周五吃住在单位,周末加班也是常态。

今年5月份,父亲中风,紧急送往县医院救治。我急忙赶回去,看着他的满头白发和僵硬的四肢,听着他口齿不清的话语,我再也坚强不起来。坐在父亲的病床前,我双手捂着脸失声痛哭。父亲住院期间,他坚决不要我在工作日陪护,他说,工作离不开你,那证明你的存在是有价值的。

当好“舵手”带民富

市农业局驻息县曹黄林镇谢老寨村第一书记 孙全东

谢老寨村位于息县曹黄林镇的最东边,位置偏僻,交通闭塞,最远的村民组离集镇有15公里。这里农业耕作设施落后,种植结构单一,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全村40%的农户为贫困家庭。贫困面宽、贫困程度高,怎么打赢脱贫攻坚战,对谢老寨村来说,无疑是一道难过的坎儿。

俗话说得好:“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我决定先从建强基层党组织抓起,在村里全面推行“村两委商定、党员群众代表评定、决策结果公开”的党建工作责任制,凡是涉及人、财、物及关于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都必须集体讨论通过后方可执行,最大限度地凝聚了共识、形成了合力。我们在村部一楼专门设立了便民服务平台,购置便民服务车,从周一到周日,每天都有村干部轮流值班,村“两委”人员手机24小时不关机,群众只要有需要可以随时联系。

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件一件小事抓起,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我们村党组织成为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定心丸”,一度落后的村支部,一跃成为息县“优秀基层党组织”。

要想富,先修路。目前,我们修路11公里,在全镇率先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个别村民组路都修到了村民家门口,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彻底改变了过去“晴天一脚灰,雨天满脚泥,孩子上学靠背,赶集上街靠推”的尴尬。现在每天早晚镇上幼儿园的校车都会准时来到我们村接送孩子,就连粮食一斤也比过去多卖几分钱。地处三县之交的菜园子组,唯一出行的一条小路地势低洼,一到汛期村民就出不去。2015年11月,硬化道路修通那天,村里像过年一样热闹,大人小孩都喜笑颜开,村民还自发买来鞭炮,表达激动和喜悦之情。贫困户高殿卫紧紧握住我的手,激动地说:“做梦都想不到大马路能修到家门口!”那一刻,我和他们一样的开心,一样的快乐,多日辛苦的疲惫一扫而光。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实干是最质朴的方法论。

在平凡岗位上彰显巾帼风采

淮滨县农业开发和扶贫开发办公室扶贫专干 张 娜

我很平凡,只是淮滨县农发办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

2014年,按照上级统一部署,我县重新审定扶贫开发重点村97个25164户85165人,8万多人的信息维护、变更、新增、删除、比对等工作,全由我一人负责。如何调整变更,我不懂就学,不论白天黑夜,不论周末还是节假日,不停地工作,当时就一个念想,要尽快建立健全贫困户建档立卡系统,更好地服务全县扶贫攻坚工作。

虽然是平凡的填表、收集数据工作,但如果不认真对待,就会给领导对全县扶贫数据的掌握带来误导,造成严重的后果。有时一天要统计几张表格,每个表格都要全县的16个乡镇提供数字,然后再汇总。在收集的过程中,各乡镇会给我打电话咨询表格的具体填法、要求是什么。一遍一遍讲解,到最后口干舌燥嗓子疼,就不想多说话,但是乡镇打来电话我不能不接,也不能讲得不详细,因为我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对我的同事负责。如果我自己明白又不去讲清楚,那报上来的数据就会不真实,很混乱,这样的数据就不能作为全县有用的扶贫数据。

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眼睛紧盯着显示屏,手不停地敲击,无暇站起来活动腰身,怕耽误时间,也不敢多喝水,怕上厕所,这就是我每天工作的常态。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由于长期对着电脑工作,我的视力下降,颈椎、腰椎也都有了毛病。但看到我的努力付出给贫困户带来价值、给领导带来有效的参考、给相关部门带来可靠的信息,我就觉得一切都值了,内心也充满了激情,对工作的热情更高了。

雷锋同志曾说过,共产党员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共产党员就像钉子一样,组织把你安排在任何岗位上都必须永不生锈,闪闪发光。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一项中华民族现时期的重要工作,需要千千万万个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需要无数个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儿共同支撑。我很荣幸,自己是其中一员。

第一书记的“三道坎”

光山县工商质监局驻文殊乡方洼村第一书记 徐开春

没干过农村工作的我,没想到第一步就遇到一个大坎。就在我上任的一个月前,方洼村的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突然病故,村“两委”班子群龙无首,各项工作停滞不前。为改变被动的工作局面,我一边走访村民,一边征求意见,迅速组建了村“两委”班子,工作总算开了头。为了尽快摸清情况,我在方洼村住了下来,每天骑着摩托车挨家挨户走访,一个月下来,我在脑海里织成了“三张图”:一是方洼村“平面地形图”,全村的地形地貌、多少亩土地、多少口大塘,都清清楚楚。二是方洼村“贫富结构图”,全村多少个村民组、多少个贫困户,人均收入、致贫原因,都明明白白。三是脱贫“路线图”,这张图重点是“两个规划”,方洼村产业发展规划和方洼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摸清了情况,定好了规划,我又遇到了第二道坎。一天,王至宽老人用轮椅推着老伴到村部找我,情绪激动,要求享受低保,否则就上访。我耐心地给他解释了国家的低保政策,可老人根本不听,要去县里击鼓鸣冤。正当我一筹莫展时,突然想起老人和我谈话中途接过的一个电话。我灵机一动,次日直奔他家里。此时此刻,老人家里正在热热闹闹地庆生,我进门掏出100元钱塞到王至宽老伴手里,对他说:“今天我来不为别的,就是给老寿星祝寿来了!”王至宽老人当时愣住了,醒过神后他感动地说:“就冲你这心意,低保我不要了,不给你添难!”这件事让我深刻体会到,搞扶贫,不光是帮村民脱贫,更要用真情跟群众心贴心。

第三道坎就是扶贫攻坚了。因为有了村民的支持,各项工作都得以顺利开展。我们和河南蓝天茶业集团签订了526亩的油茶园管理合同,安排了35个贫困户务工,每户年增收8000元以上;还引进玫瑰花种植项目50亩,给20个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争取到户增收项目资金60万元,开挖荒山坡地,种植绿茶650亩。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更没有跨不过去的坎!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还有很多的坎要过,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紧紧依靠群众,再大的坎都不在话下。

树小不怕风 扎根群众中

市委党校驻新县新集镇金河村第一书记 卫 宁

初来乍到时,有群众担心我是外来的和尚,念不好农村的经,担心我就是来“镀金”的,像“浮萍”一样扎不下根。记得第一次去贫困户余长保家,我落泪了。余长保是盲人,他的妻子是植物人,女儿在家照顾妈妈,儿子初中毕业没有工作,可谓是一贫如洗。我见到余长保时,他听到我进门,只是面无表情地对我点了点头,因为他并不认为我能为他改变什么。

我知道,想改变余长保家的贫困现状,眼泪和同情是最没有用的。我先是联系了劳务部门,帮助他的女儿出国务工,又同残联沟通推荐他学习盲人按摩,并就近为他找到工作岗位,这个历经苦难的家庭总算有了较为稳定的收入。

在余长保儿子出路问题上,我们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我劝他送孩子出去学习技术,他却坚持让孩子去亲戚店里打工赚钱。我苦口婆心地劝说十几次,磨破了嘴皮子,他就是不为所动,气得我冲他发了火。我对他说:“不学点技术,孩子就只能下苦力、打穷工,你这一辈子靠政府救济,总不能让孩子将来还要靠政府救济吧?”我的话深深触动了他,终于让他改变了初衷。随着家庭条件的逐步改善,余长保愁苦的面容绽放出了笑颜,和我也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精准帮扶、对症下药。余长保家的脱贫经历让我明白:扶贫必须先扶zhi,这个zhi,有两层意思,第一个zhi是智力的智,有了智力,才能学习技能,这是脱贫的先决条件;第二个zhi是志气的志,意味着人可以穷,志却不能短,要有摆脱贫困的信心。

我一直坚信,只有脚踏实地、心系百姓,“接地气儿”、磨意志,才能成长为有理想、勇担当、敢作为的时代先锋。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扎扎实实干好每一天,手中沾满泥土,心中装满百姓,恪尽职守,一心为民,向组织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为家乡当好猪倌儿

商城县牵手养殖合作社理事 董海涛

1982年出生的我,有着跟大多数农村同龄孩子一样的童年,父母老老实实在家里种地,却难以养育我们兄妹3人。1998年,因交不起学费, 16岁的我辍学后只好跟着亲戚外出打工。

艰辛的打工经历,锻练了我的能力,也磨炼了我的意志。终于,我在县城买了房子。祖祖辈辈生长在农村,从我这一代开始在城里有了家。2009年回乡探亲,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我们乡牵手合作社在筹备建立养猪场。在工地上累得倒床就能睡着的我,第一次失眠了。第二天,我拿着辛苦攒下的20万元钱,第一个报名应聘当了猪倌儿。

父母闻讯赶来,气得浑身发抖,老泪纵横。刚过上城里人的日子,现在却要回到农村养猪,这让父母想不通。

本来我跟父母一样,都是老实的农民,都想踏踏实实过日子。但我跟他们又不太一样,我打工走过很多地方,见到过很多创业成功后的精彩。我还年轻,为什么不能闯一次?!

2011年冬天,养猪场破土动工。2012年4月,养猪场正式建成投产。刚入门一年的我,就遭遇了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养猪行业的寒冬。每头猪从猪仔饲养到出栏,得倒贴两三百元,一年辛辛苦苦养肥的1500头猪倒贴了三四十万元。

是退缩转行还是顶住压力挺过难关?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我还是决定把这个合作社办下去,而且要办好!我既是猪场总经理,也是饲养员。因为在猪场,只有我自己懂技术、懂市场,遇事我必须先扛住。

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媳妇生育一儿一女两个孩子,我都没有陪过,但养猪场第一批母猪接产,我都全程参与,慎之又慎!

经过4年的摸爬滚打,我们商城县李集乡牵手养猪场乘势而上,规模不断壮大。截至2016年6月底,我们合作社产值460余万元,可获利200万元。

脱贫攻坚的号角已经吹响,政府已为我们搭建好万众创业的平台。我只是家乡众多创业者中的一员,我相信,家乡定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董海涛!

聚焦精准扶贫 勇闯脱贫新路

商城县政府驻汪岗镇古井村第一书记 赵 煜

对村里的情况了解越多,心情就越沉重,以至于夜不能寐。

班子不齐,村部破旧,制度老化,财力透支。村“两委”班子就两个人,村支部书记在岗位上干了35年,村委员是个女同志,也在村里干了26年。村部没有一件像样的办公设备,桌子、椅子、柜子都是20年前的老古董。村委年年要还债,如今还欠6万多元。

村里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本来就十分薄弱,经过去年“6·27”洪水的严重破坏,很多农田无水灌溉,很多道路连摩托车都无法通过,不时有群众上访。部分群众的生活更苦!

走访、调查、建档、定规划、跑项目,一项项工作陆续展开;抓班子、带队伍、强组织、聚合力、羸民心,同时进行。

我挨家挨户走访,谁家种什么养什么,有什么愿望,都用本子记下来,然后到县农开办、水利局、特产局以及各个养殖场一一对接。我编制了《古井村产业手册》《古井村智力脱贫手册》,印发给贫困户,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分析产业项目的种养时间、生产成本、产出效益、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帮群众算清成本效益账。县长周哲批示:古井村产业手册可在全县各村推广。

乡村工作是艰辛的,雨天一身水,晴天一身灰,热天一身汗,手写肿了,脸晒黑了,人也变瘦了。整理贫困户档案的时候,我经常加班到夜里11点;为避免高温影响,我们凌晨3点就开始挨家挨户发鸡苗,不待太阳升起,我们就把鸡苗发到各家各户;蜜蜂运输怕高温,为保证成活率,我们凌晨2点就到蜜蜂厂装车,运到村里才5点。

我坚持与贫困户同吃、同住、同劳动,不怕累、不嫌脏,贫困户下地干活,我陪他干活,晌午了,我带些菜到老大娘家搭伙;晚上下班了,我就带些酒肉到老大爷家,陪他喝两盅,唠唠家常。渐渐地,我学到了很多农村知识,也学会了和农民打交道。

作为一名身处基层脱贫主战场的第一书记,我愿意将自己的青春、智慧和汗水,洒在古井村这片美丽的土地上,迈开精准扶贫的铿锵大步,闯出一条脱贫的新路。

“黄毛丫头”也能当好第一书记

光山县公用事业局驻晏河乡付店村第一书记 吴 蕊

说句实话,单位最初推荐我为驻村第一书记时,我是忐忑万分的。打小生活在县城,又没有任何农村工作经验,加上家里老人身体不好,孩子还小,爱人工作繁忙,我真是既担心工作干不好,愧对组织和群众的信任,又担心家庭没人照顾,不利于孩子成长。单位领导知道我的担忧后,教导我说:“吴蕊,你还年轻,工作经验需要积累,人生阅历也需要丰富,此次两年的驻村工作定会成为你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财富,你一定要珍惜。”家人也很支持我,婆婆说:“孩子,下村后,好好干,干出个样子来,家里你就不要操心了,小孩我肯定会替你照顾得好好的。”领导的信任和家人的支持,给了我迎接挑战的勇气和信心。

付店村属于典型的浅山丘陵地貌,适合种植茶叶,但村里原有的茶叶品种过于单一,品质不高,我便与村“两委”成员商量,要对原有老茶园进行改良、优化,提高茶叶的经济价值。为此,我带着村干部到浙江安吉,引进白茶、黄茶、中茶108等优良品种。为了节省费用,我和村干部们吃方便面,喝自己带的白开水,住40元钱一晚的小旅馆。村干部关心我,要给我开一个有独立洗手间的房间,我婉言谢绝了,我说哪怕是节约一元钱,也能多买二两茶穗,每个茶穗可都是我们付店群众脱贫致富的希望啊!我们买回的茶穗,共计扦插茶苗35亩360余万株,茶苗的成活率高达95%。等到11月份,茶苗全部木质化后,免费分发给贫困户栽种,预计今年能够带动90余户贫困家庭的产业发展。接着,我又帮村里栽种了150亩名优花卉、新增了500亩名优茶园。如今的付店村,有绿茶,有油茶,有花卉,还有水产养殖,生态良好,产业多元,今年7月还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第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通过这一个个具体项目的落实,全村绝大多数贫困户都受了益。群众都是最讲感情的,只要你是真心在为他们办实事,他们就会信任你,亲近你,有困难愿意跟你说,有需求愿意跟你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