潢川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刘璇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潢川县不断加快金融创新步伐,持续强化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力。近年来,全县新增贷款总量和增速一直居全市前列,2015年全县贷款余额176.7亿元,新增商业性贷款15.8亿元,均居全市第一,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8%。今年前8个月,县域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99亿元,较年初增加1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84.1亿元,较年初新增7.4亿元。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情况下,通过引导金融行业加大对实体产业的投入,全县无一家企业因资金问题停产或倒闭,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强劲态势。

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在经济新常态下,围绕华英鸭、花木、粮油加工等特色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工作,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激励等,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有效对接。一是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围绕全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以创建农村金融创新示范县为切入点,不断优化金融生态,为金融行业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环境。2015年,在我县的积极争取下,人行郑州支行批准在潢川设立人民币发行库,成为全省首批3家设立发行库的县(市)之一,大大缓解了辖区现金供需矛盾,降低了县内商业金融机构经营成本。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犹如“梧桐树”,吸引了中原银行、珠江村镇银行、洛阳银行、民生银行相继落户潢川,现正积极与郑州银行对接,争取早日落户潢川,届时全县商业银行将达12家。同时,着力防范金融风险,强化风险点、风险企业监控,近年来全县没有发生非法集资案件。二是务实制定金融扶持政策。加大政策激励、监管引导力度,切实增强金融市场活力。先后出台了《潢川县农村改革发展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实施意见》《潢川县企业技术创新奖励办法》《潢川县中小微企业还贷续贷周转金管理办法》等文件,采取金融机构新增存款主要用于本地贷款的具体措施,通过奖、补、投、返、贴、减等多种形式,激励金融机构拓宽金融创新路径,加大信贷资金投放力度。三是积极搭建金融合作平台。发挥好政府的桥梁纽带作用,着力搭建各类银企合作平台,实现银政企共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着力用好政府基金。县财政出资3000万元,设立潢川县中小微企业还贷续贷周转基金,为中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到期提供短期垫资服务。县财政拿出3000万元,组建现代农业促进会,引导“农字号”龙头企业投身产业扶贫。用好小额创业担保基金,累计为个人创业及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发放贷款3645笔2.1亿元,增加就业岗位4000多个。积极推动担保融资。充分发挥发投公司、担保公司、兴产投资公司等政府融资平台作用,积极为中小企业和个体创业人员提供融资贷款和担保服务。县发投公司整合优势资源,优化资产结构,积极与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开展项目合作,累计融资30多亿元,有力推动了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重点项目建设;县担保公司资本金达1.14亿元,累计担保贷款287笔5.5亿元。下一步,将探索成立水投、城投、交投等融资平台,盘活国有资产,持续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为全县发展提供充足资金保障。持续开展银企对接。定期召开金融联席会、银企对接会,分析金融形势,研究信贷情况,促进金融信贷资金与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和重点企业的有效对接。特别是去年“三查三保”和全市“解难题促增长百日攻坚”活动期间,集中举行各种银企对接活动20余场,为规模以上企业融资25.4亿元。利用潢川优越的区位、活跃的经济和良好的环境,积极吸引省内外金融组织与县内企业合作。2010年以来,县财政拿出500万元,以县花木协会为纽带,由县内具有国家二级以上资质的花木企业联保,与省开发银行深度合作,经过多年运作,实现了从财政牵头到企业直接和开行对接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累计为32家花木企业发放贷款4.21亿元,推动全县每年新增精品花木基地1万亩以上。同时,大力提升普惠金融水平,全县所有乡镇均建立了综合性惠农支付服务点,极大方便了农民群众。

以培育上市群体为重点,引导企业用足用活资本市场

着力抓好企业上市工作,以资本运作推动企业组团发展、良性循环,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全县有6家企业在主板和“新三板”上市,形成了充满活力的“潢川板块”。一是支持上市企业良性循环,用活增资。华英农业自2009年在深交所上市后,资本运作良好,2014年再融资6亿元,实施了总投资4.4亿元的华英六期等三大募投项目;2015年再融资8.57亿元,于今年1月份到账,为打造华英百亿产业集群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鼓励挂牌企业优化资本,扩大融资。2014年以来,黄国粮业、春泉园林、盛世园林、莱泰园林先后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有力带动了糯米粉加工和花木产业发展。下一步,重点支持黄国粮业在主板上市,提高利用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和水平。同时,鼓励在上海、深圳、中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的变地金、博瑞达、桂苑园林、友利粮业等企业进一步优化资本,提升企业资产价值和资本流动性,实现价值最大化。三是引导后备企业规范管理,上市筹资。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龙头企业逐一梳理,培育其进入省市后备库,目前全县有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2家、“新三板”上市后备企业8家,上市后备企业数量位居全市第一。下一步,将积极推动九龙春天、明业食品等8家企业在“新三板”上市,实现资本化运作。

以金融创新为抓手,激励银行支持地方发展

鼓励金融机构找准定位,细分市场,大力开展金融产品创新,为县域经济增添更大动力。一是不断创新金融产品。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活跃的经济进一步为金融创新提供了广阔舞台。潢川发挥农业产业化和商贸物流发达优势,大力支持商业银行推出更多符合县情实际的金融产品,把更多的资金投放到创业个体、创新企业,输送到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2011年以来,县农行支持华英集团实施富民计划,推出了“金融机构+公司+农户+保险”等业务,先后向1500户华英养殖户发放贷款5800万元,实现银行、农户、企业三方共赢。县农信社推出“专业合作社+社员+保险+信贷”等多种金融产品,满足无有效担保的农村种养大户和经济组织贷款需求。县工行探索用企业原材料为抵押,向华英集团发放商品融资2800万元,向黄国粮业发放商品融资3400万元。今年以来,我县积极与省国开行合作,探索出“产业+金融+合作社+保险+贫困户”的扶贫新模式,已向食用菌产业发放首批贷款1000万元,成为全省首例。目前正积极引导县内各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加大创新力度,以金融创新推动产业扶贫,共同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二是积极拓宽金融服务领域。围绕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潢川农发行大力开展金融创新,在完成政策性贷款业务的同时,积极探索开展商业性贷款,仅2015年就发放商业性贷款4.95亿元,其中向华英集团发放贷款2.8亿元,向黄国粮业发放贷款1.8亿元。三是不断规范新型金融组织。制定了《潢川县新型金融组织管理办法》,强化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的引导和监管,确保其实现良性循环。县内小额贷款公司累计放贷1353笔11.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