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占仓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

积极推动陆上“丝绸之路”中欧班列(郑州)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快空中“丝绸之路”郑州-卢森堡等货运航线建设;全面推进网上“丝绸之路”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科学推进集海陆空运输网为一体的立体“丝绸之路”建设。

结合信阳情况,中国的资金可以走出去,国外的资金、技术、人才可以引进来,在这样的交流融合、互联互通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带一路”战略是国家战略,靠13亿中国人共同努力实现。不管是信阳市,还是省内其他地方,只要有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流动,都可以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实现。目前河南省正在实施陆上“丝绸之路”、空中“丝绸之路”、网上“丝绸之路”,打造陆海空一体化的立体“丝绸之路”,在全国“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走在了前列。信阳市过去就是“丝绸之路”货运带的重要参与者和重要节点城市,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信阳市可以发挥青山绿水优势,在推动信阳企业走出去,引进国外资金、技术、人才上起到巨大作用。

谷建全

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之后,全国各地都在认真研究如何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作为一个区域,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首先要研究自己的比较优势,也就是要研究自己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环境等,找准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切入点、突破点和结合点。

对于信阳来讲,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首先要认清信阳市的比较优势,要结合信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找准融入“一带一路”的切入点和突破点。第一是加强招商引资要与融入“一带一路”有机结合起来。就信阳的具体情况来说,在招商引资方面有很多独特的优势。第二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要与融入“一带一路”有机结合起来。第三是培育特色经济要与融入“一带一路”有机结合起来。信阳在特色经济发展方面独树一帜,比如茶叶、山林经济、绿色经济等。“一带一路”可以为特色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提供更高的平台。第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与融入“一带一路”有机结合起来。

王大良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科研处主任、教授

提高对根亲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要对广大群众进行饮水思源、爱国爱家乡教育,吸引投资和发展旅游业,从而服务当地经济文化建设。

加强根亲文化的系统深入研究。利用根亲文化与海外各地华人之间的感情联络,调动他们归乡祭祖和投资建设的积极性。同时,要做好对本地寻根景点的维护建设,优化寻根环境和设施,让人来了有根可寻、有祖可祭,有环境可投资,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

要团结协作,共同发展。要坚持不懈做长远打算。在研究和开发根亲文化的过程中,要将根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纳入到长期发展战略中,制订长远的规划。同时要采用分期滚动开发方式,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对开发利用项目进行滚动开发,边开发、边利用、边完善。还要处理好开发和保护、文化利用和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关系,做到开发利用不忘保护,对于暂时不具备开发利用条件的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切忌搞低水平开发,使资源遭到破坏。要坚持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袁义达

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

世间万事万物总有个根。根者,产生之根源也。姓氏作为文化也必有其产生的根源,寻找这个根源,其意义重大。

姓氏是根亲血脉的胎记。今天我们说的通过各种姓氏文化寻根,包括家谱中开基祖以前记载的,对历史上每一种姓氏的共同老祖宗的追溯,应是一种文化寻根。姓氏是家谱的根本,也就是根亲血脉的“胎记”,是一种重要的国情资源。

中国家谱最早的记录实物与文字是同时出现的。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3600年,从甲骨文开始就有了家谱的真实记录和家谱实物。

移民是根亲繁延的趋势。在中国,大规模移民形成主要有两个类型:躲避自然灾难和政权更迭导致的战乱。中原,尤其是信阳地区与海外华人是有密切关系的。当今世界上的华侨大约有7000万人之多,这是一个重要的潜在资源和人才储备库。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万姓的血缘史和移民史。有了研究,就会重视。有了认识,就会珍惜。

汤漳平

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教授

据不完全统计,闽南族群在全球约有八千万人。他们的祖先都来自中原,主要是今日的豫南信阳地区。

明清时期是闽南人海洋意识成熟的高峰时期。

闽南人海洋意识的形成,正是闽南族群自中原移徙闽南之后,在长期和海洋的接触中,逐步认识了海洋的生存之道,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步形成了开放的意识与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支撑并加强了这种意识和力量。

在明代的闽南人中,有两位我特别感兴趣的与海洋相关的人物,一位是明代中期的抗倭名将俞大猷,一位是明末抗清并收复台湾的郑成功。他们有牢固不渝的中华文化信念与强烈的民族意识。

真正体现闽南文化中的海洋文化特色,应是从唐宋时代始,至元代大盛(以泉州港的东方大港地位为标志)。而明清则是其海洋意识的自觉期、播迁期与扩展期。闽南文化走向海洋,同时以河洛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化随着远航的风帆和过番人的脚步走向世界,这个过程至今依然在持续中。

王震邦

台湾朝阳大学通识中心副教授

两岸共同拥有民间信仰及记忆,其所构建的文化纽带,更是维系两岸和平发展的柱石,理应从各方面寻求民间的交流合作。两岸同胞若能在“一带一路”的路径上取得交流合作,必能扩大并加深两岸民间互动,并有利于共同参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

“一带一路”的海上丝绸之路由于南海最近并不平静,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如何从“一带一路”中体现出来并取得海上丝绸之路的丰硕成果,当然值得关切和注意。

“一带一路”较偏重经济面和经贸战略布局,台商必然会主动寻求商机,然而就台湾人民以及民间社会的自觉而言,人文面的参与应有不同的机遇。

逐利是市场经济的投资常态,台商也不例外。此时台湾民间在两岸和“一带一路”之间,显然可以就民间信仰的文化纽带扮演积极的角色,就中国和平崛起和“一带一路”的正面效应,澄清南海风云的本质和由来。

廖俊杰

台湾中华河洛暨开漳圣王文化研究会理事长

从“五缘”文化说起,归纳起来,能特别凸显两岸紧密关系的,就属血缘、文缘了。

早期的台湾移民社会,基本上都是以务农为生的底层民众,以男性为主,并不是经济情况较佳的中上阶层,也没有受过很多的教育,甚至大多数都是文盲,许多人携带了家乡信仰神明的泥塑神像或香灰来到台湾。生活安定之后,他们就为神明或香灰找到更理想的地方盖起庙来供奉祭祀,然后与当地土著,亦就是平埔族通婚传宗接代,传承了一样的生活方式和姓氏。这样的生活方式,就是台湾的主流社会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以中华文化为基底的文化传承过程,也是完完整整的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整体呈现。

孔子拥有少数民族后代,说明了文化及姓氏传承的重要性。台湾很好地保留和传承了中华文化,就是因为中华文化的生活方式、信仰、姓氏这三根柱石。要复兴中华民族,促进两岸的和平发展,必须在中华文化与信仰、姓氏传承上再加着力。

尹全海

信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院长 河南省台湾研究会秘书长

“闽祖光州固始”,作为中国移民上著名的移民传说,与“八姓入闽”一样,主要流传于豫、闽、台两岸三地民间世代相传的口传资料,以及民间修撰的族谱家乘和地方志书中,闽南地区尤为盛行。古今闽籍学者对“闽祖光州固始”的引用、发挥、诠释或误解,如“永嘉之固始”与“光启之固始”“闽祖光州,相传之缪也”“闽祖光州,并非相传之缪也”“闽祖光州,相传之缪也,盖亦有之,而未必尽其然也”,均可理解为“闽祖光州固始”在传播过程中,转换而成的他意;在传播过程中转换而成的他意与郑樵本意之间,为源流、本末关系,绝非空穴来风。无论是重拾方郑樵、方大琮、黄仲昭等宋明学人对“光州固始”历史记忆的朱维幹、陈支平、杨际平、谢重光等,还是接续自明代学者洪受以来对“闽祖光州固始”多元诠释的汪毅夫、徐晓望、汤漳平等,在中华文化认同的总目标上趋于一致,“光州固始”现象成为中华文化认同的模式之一,则是当今闽籍学者在强烈的问题意识支持下,对“闽祖光州固始”的重新诠释,我们称之为“闽祖光州固始”的今意。

编后语:

专家指出,信阳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要认清比较优势,结合实际找准融入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深入挖掘根亲文化资源,借助中欧班列、空中“丝绸之路”货运航线、网上丝绸之路跨境电商建设和海陆空运输网为一体的立体“丝绸之路”建设,加强招商引资和基础建设,培育特色经济、物流经济等经济新形态,发展劳务经济、文化旅游业,促进经济转型和教育科技文化发展。

专家指出,信阳地区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的移民点之一,闽台祖先都来自中原,主要是今日的豫南信阳地区 。闽台和信阳所构建的文化纽带,是维系两岸和平发展的柱石。闽台与信阳理应共同参与“一带一路”战略构建,加强交流合作,实现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