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平桥区二小学生正在做眼保健操。本报记者 袁 野 摄
平昌关镇敬老院老人正在摘自己种植的冬瓜。
本报记者 戴子翔 摄

本报记者 曹新俊

健康事关你我他,事关国家与民族的未来。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越来越追求健康,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建设“健康中国”的目标,制定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顺应民众关切,对健康中国建设做出全面部署,切实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在今年年初我市“两会”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健康信阳”,积极推进医疗与养老、保健、休闲相结合的健康产业发展;积极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大力支持社会办医,强化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等。

连日来,记者一行深入我市医院、敬老院、中小学校等地,详细了解“健康信阳”建设情况。

医疗机构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你看,这是我们医疗区,3号病房楼规划10层,已于7月2日封顶;1号综合门诊楼规划4层,已于8月18日封顶;2号楼规划10层,和3号楼对称,目前正在施工中,计划10月底封顶……”昨日,在河南圣德医院项目施工现场,医院总经理程红向记者介绍项目建设进度。

河南圣德医院是一所现代化大型民营综合医院,位于我市羊山新区新三路中段,新二十四大街东侧。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加强我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有力推进我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河南圣德医院项目,只是我市完善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市委、市政府新建河南圣德医院、续建市中心医院羊山分院暨全科医师临床培养基地、续建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综合病房楼等卫生医疗类项目,被列入我市2016年十件实事。此外,标准化村卫生室早已建成投入使用,商城县人民医院、息县人民医院已建成投入使用;市中医院新院、平桥中医院综合楼、商城县中医院综合楼等项目都已开工建设。正是因为全市各级医疗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今年以来,息县人民医院、光山县人民医院、潢川县人民医院等才能依托“互联智慧分级诊疗协同平台”,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有效推动了分级诊疗的落地,较好地满足了我市各级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在息县人民医院,记者见到了正在交费的赵女士。赵女士生病住院,应交费3800元,医院实际只收了赵女士1380元。“这个是我们县里弄得综合支付,可以先报销后交费。我只需交新农合报销后的自费部分就可以了,又方便又好使。”对于息县创新的综合支付,赵女士十分称赞。综合支付,不仅减轻了患者负担,更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注,成为我市医疗改革的一大亮点。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已实现全覆盖,相比2010年,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增长216.7%,减轻了群众看病负担,提升了群众健康水平。

敬老养老模式有创新 设施更完备

9月12日,中秋节前夕,记者来到平桥区平昌关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时,老人们正在活动室里或打纸牌、或聊家常、或看电视,其乐融融。

81岁的王凯兰老人,今年3月份到服务中心居住,如今已经习惯了这里闲适安静的生活。“这个地方真不错,又安静空气又好,有人照顾,有这么多老人可以拉家常,还可以吃自己种的菜。”王凯兰告诉记者,老伴已经过世,她不习惯住在儿女家,一直想找个养老院。儿女多方打听,把她送到这里,每星期都过来看望她。

记者了解到,平昌关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居住的20位老人中,有14位是家人送来的,每月需交纳1000元养老费,其余6位都是五保老人,不用交费。“这个养老模式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创新,也算是‘以老养老’,用有偿养老的收入来无偿为在这里居住的6位五保老人养老。”该中心工作人员王德武告诉记者。在这里,两个老人住一间屋,屋里有电视、有卫生间,吃的蔬菜都是自己菜地种的,不打农药,很适合养老。

记者一行来到平昌关镇敬老院时,看到老人屠德福正和同伴抬着一个大冬瓜送到厨房。“今天中午我们吃冬瓜大肉干饭,这冬瓜就是我们自己种的。”老人告诉记者,院里种了很多菜,还养了猪,基本够59个孤寡老人吃的。“这个地方还不错,有吃有住,每月还发80元的养老费。”已经在这里住了3年的甘运莒告诉记者,这里完全免费,两个老人住一间房,有太阳能热水器。

在罗山县竹竿镇王集村,黄律胜老人每天早上和下午都到村里的老人互助幸福院休闲、娱乐,下午5时左右,他就返回家休息。在这个互助幸福院里,像黄律胜这样的老人一共有30个,子女大都外出打工,他们成了留守老人。

针对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王集村在县、乡的支持下,把村委会空闲办公室和农村闲置的民房改建成4个互助幸福院。互助幸福院以老人自我管理、互助照顾为主,采取自我选择、协议互助、来去自由的管理模式。此外,村里为每个互助幸福院配备了一名专业护理人员。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敬老养老事业快速发展,新增城乡社区养老服务中心69所,新增社会养老机构4家,新增床位656张。城镇居民基础养老金月人均提高到78元,城乡低保对象年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不低于2700元和1380元,农村五保对象年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不低于3800元和2800元。与此同时,我市还创新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互助养老等模式,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有保障。

中小学校课间活动缤纷多彩

“原地踏步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伸展运动,预备……”9月8日上午9点50分,伴随着悠扬的旋律,平桥区二小的学生排着整齐的队列,在校园操场上做广播体操。

“课间操是我们学校的特色,每天两次,上午9点40到10点10分,下午4点50到5点10分。这里面不但有广播体操、眼保健操,还有我们音乐、体育老师自己编创的课间操。比如,我们将太极和舞龙结合在一起,编成了《舞龙太极》;我们结合儿童的喜好,编创了《小苹果》《最炫民族风》《爸爸妈妈爱爱我》《爸爸去哪儿》等时尚的课间操。”平桥区二小副校长谭枫楠告诉记者,每学期,学校的课间操都会有变化,这样,学生就会有新鲜感。下一步,学校还准备将武术引进校园,更好地锻炼学生的体魄。

走在校园里,记者看到墙上处处张贴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给力”“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等鼓舞人心的标语,彰显了对学生健康的重视。“学生的健康很重要,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学习。”谭枫楠告诉记者,为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学校常年坚持阳光长跑活动,保证每个小学生每天达到平均800米的长跑距离。除了课间操,学校还开展跳绳、踢毽子等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这些活动,让学生在锻炼中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始终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

“除了锻炼学生的体魄,我们还在学生吃的方面狠下功夫。”谭枫楠向记者介绍,学校学生多,每天都有近千人在学校就餐。对于学校餐厅的厨师,学校要求上岗之前必须体检,体检合格方能持证上岗。米面油都由区教体局统一采购,保证质量;蔬菜也是定点采购,供应商必须有视频卫生许可证。此外,学校还在食堂安置了摄像头,可随时了解食堂情况。“正是因为这些严格的举措,让学校餐厅食品更安全,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记者在市九中、市七中等学校走访时发现,学生的课间活动丰富多彩,广播体操、眼保健操、跳绳、跑步、乒乓球等活动应有尽有,不少学生晚上还在操场坚持跑步。“现在学习挺紧张的,但学习再紧张也要有个好身体才行。生一次病就得休息几天,还不如平时锻炼好身体。”在市九中操场锻炼身体的王浩告诉记者,现在中招体育占分很高,怎么说也得好好锻炼。

记者在各中小学校走访时了解到,自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颁布后,我市各级教育部门十分关注,给予了大力支持,各中小学校的体育活动日益丰富多彩,学生的身体素质逐步提升,处处洋溢着青春活力。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眼下,健康信阳的帷幕已经拉开,唯有拿出敢想、敢拼、敢干的勇气,不畏艰难,敢碰难点,才能乘风破浪驶向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