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消息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不断完善制度、拓展服务、提高质量,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服务。

为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各地区在医改尤其是基层医改方面也做了大量努力和尝试。

人口大省河南始终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发挥了强大的“兜底”功能。广大百姓在看病就医上享受的改革红利正在显现。日前,记者前往河南省省级贫困县息县去实地体验一下那里的医改创新工作是如何惠及普通百姓的。

在杭州打工的息县人赵亮联系家乡医院的医生做手术,还没出发,他的个人健康信息就出现在医生们的案头。赵亮不知道的是,他的个人信息来源于息县的健康档案平台,这个平台的运作是通过一个名叫全民公共服务包的创新完成的。

息县卫计委红会副会长杨威说:“服务包承担的功能是健康预防,经过测算,我们这边的情况是保障每个人的有效防治需要95元,但国家给我们的每人每年只有45元的公共服务经费,有50元的缺口。”

他们把息县公共卫生经费集中使用,服务项目被打成包,整体出售,吸引了25家医疗卫生机构竞价谈判,最终达到节省费用的目的。

降下来的显然不止是这些,赵亮治疗过程更是做了一个大大的减法。

赵亮说:”也是请的专家,设备还全。回息县做口腔镜手术才1000多元,在杭州做,我咨询过医生需要15000元。”

省下了十分之九的费用,得益于息县首创的综合支付改革。它的独到之处在于,农民看病不仅是一个病种一个价,而且是先诊疗后交费,不仅花钱少,报销比例还很高。

息县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林卫说:“胆囊结石住院,病人的总费用是5500元。病人住院后只需要交纳1920元。”

经过筛选的379个常见病种,被张贴在医院的醒目位置,病种分组、病情分类,明码标价,一目了然。

农民看病支出增速开始出现负增长,由15%直接下降到5%。更惹眼的是,全院职工的总体绩效则以每年百万元的速度增长。

息县第二人民医院院长李宗卫解释,县里规定,对纳入综合支付管理的病种,花超的部分由医院和医生买单,结余的部分费用则分配奖励给医院和医生。

李宗卫说:“打包支付,你控制得很好,你结余了10%到15%,你可以得到其中的70%。纳入了绩效管理之后,医生不会随意多开一个检查单。我们这么多年做这个综合支付几乎没有医疗纠纷。”

最后一个创新叫协作医疗。按照老办法,赵亮做完手术,在县医院康复后才能够出院,费用高不说,也影响了医院病人周转。

息县干脆一改到底,在省市县做完手术的病人,不用花上一分钱,就能转到乡村卫生院继续康复治疗。而在乡村卫生院急性或者大病患者,则可以根据自己意愿,或选择向上转诊,或选择卫生院的远程会诊中心,足不出户地享受上级医院的专家服务,这一上一下,打开了更多的合作通道。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来了,升级了息县县乡村医疗联合体,实施大手拉小手的一揽子合作计划,把协作医疗扩大到省级三甲层面。

武大教授赵海专认为:“医疗理念得到提升,使息县的老百姓有更好的医疗资源,不出县就能享受到省级医院的优质服务和优质医疗水平。”

钱没有白花,智慧没有白费,患者停住了前往省市医院就医的步伐。全县就医外转率从医改前的30%下降到今年的10%,仅去年一年,县人民医院住院病人量就增加50%。

息县的三项创新实现了政府、农民、医院、医护四方满意,因此也被世卫组织关注并赞誉为农村卫生界的“小岗村”模式。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花亚伟说:“息县的三项创新推开后对农民、低收入的居民,在保障这一块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息县的模式还在进一步的加速发酵,最近县里即将铺开一张更精准的医疗保障网,覆盖99个贫困村5万多名农民,从明年起,村里的百姓看病自费部分5000元封顶,余下支出由政府整合社会救助、大病保险、扶贫政策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