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准则。这三个层面二十四个字如同一串宝石,不但各自熠熠生辉,又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灿烂画卷。我们可以从五重关系出发来解读这幅画卷。
核心价值观与社会的关系。一个社会,仅有经济崛起是不够的,必须伴之以核心价值观的崛起。核心价值观是旗帜,指引前进方向;核心价值观是磁石,凝聚社会共识。历史和现实都已昭示:核心价值观关系国家的成败兴衰、关系社会的进退治乱,是文化建设的基础与核心。价值观是影响社会进步的核心因素之一,每个社会都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深刻地指出,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一个时代精神的象征,封建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是忠诚、荣誉等概念,资本时代占统治地位的则是自由、平等等概念,这与封建主义自然经济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密不可分。社会主义的存在发展也必须靠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中国有56个民族,13亿人口,要把人们的思想意志凝聚好,必须铸就能够发挥引领作用的核心价值观。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曾一再强调“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但鲜见其效。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却顺应时代呼唤,高举民主、自由的大旗,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这就是价值观的力量。当前思想潮流非常活跃,但是思想文化缺乏社会共识,缺乏价值伦理的最大公约化。在大事关头,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意义就会凸显出来,如汶川大地震中所显现的巨大精神力量令中国人自己都感到震撼和感动。所以,各地方、各行业都通过凝练核心价值观推进发展,如部队凝练了革命军人“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祖国,履行使命,崇尚荣誉”的核心价值观,公检法部门凝练了“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核心价值观,文化界凝练了“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核心价值观等,北京凝练了“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核心价值观,上海凝练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武汉凝练了“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十八大报告首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新概括,恰逢其时,根据国际标准,人均收入达到五千美元,人们的精神消费进入旺盛时期,我国2011年人均收入达到五千美元,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十八大报告凝练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文化建设的伟大创新。(程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