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韩浩 通讯员 夏训巍)8月24日,记者在淮滨县看到处处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十三五”开局之年,该县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招商引资热潮,变过去主要依靠土地、税收优惠为主的粗放式招商,为以创建水景生态园林城市、大别山信阳淮滨港经济综合示范区和河南轻纺服装加工基地、中原食品加工研发基地、内陆船舶制造维修基地的“一城一区三基地”发展战略为统领的精准化、专业化招商,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上半年,该县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5个,合同金额7.15亿元,实际引进省外资金8.1亿元,利用境外资金4350万美元。

创新方式招商。该县以专业化、市场化为导向,围绕纺织服装、食品加工、船舶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实行“一心二团三组”招商机制。成立产业服务中心、放飞长三角招商团和珠三角招商团、设立招商信息组、项目洽谈组、跟踪服务组。针对三大优势产业,瞄准江苏盛泽、上海、深圳等重点区域,聚焦行业知名企业,提高招商精准度,实现了企业集群式引进。通过开展小分队招商,该县整理出20个2016年招商引资重点线索,实行有针对性的精准招商。据悉,截至目前,该县围绕三大产业发布招商信息1000余条(次),发布重点招商项目22个,长洋纺织项目、云鹏纺织机械加工项目、苏淮纺织创业园项目、君子林服饰项目等争相落地。

立足现有产业优势,该县在完善产业链和集团化引进上做文章。以浙商纺织、苏商纺织等为代表的河南轻纺服装加工基地,发展纺织关联企业41家,签约纺织机械设备1万台(套),投产4000台(套),居全省第1位;以麦得隆集团、富贵食品、河南五谷春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中原食品加工研发基地,发展食品关联企业20家,已形成从农业开发、粮食作物种植、食品研发、粮食深加工、白酒及饮料生产到电商、物流配送的完整产业链。江淮船业有限公司等6家龙头船舶生产企业,年生产1000吨至4000吨位钢制货船能力500艘,产值近20亿元。

息县:“农补”补到百姓心坎里

本报讯(记者 裴娅晖)8月24日,息县孙庙乡的秦世秀正在田里除草,虽然汗流浃背,但她脸上却乐开了花:“今年天好,庄稼长势喜人,收粮有保护价,种粮有农补,现在国家给农民的政策真是好!”

秦世秀家种了23亩的耕地,既有自家的田也有捡别人的撂荒地,从未外出打过工的她,家庭主要收入就来自种地。秦大姐在接受采访时说,以前种粮食只能是维持温饱,这几年种粮补贴越来越高,收入也随之节节攀升,一家人种地的劲头更足了。这不,今年卖了粮她还给儿子在县城买了套房子。

随着真正种粮的农民和经营主体享受的实惠越来越多,更多人开始重新回归田间从事农业生产。息县息半坡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王金合是名大学生,在惠农政策的支持下,他选择了回家做一名职业新农人,“从农业补贴政策就能看出国家对粮食生产的重视,所以我现在和老乡们一起在做的绿色农业,发展前景非常看好!”

息县是农业大县,秦世秀、王金合只是息县推进农业补贴改革、释放农村活力的一个缩影,像他们一样享受改革红利的种粮户不在少数。

据悉,息县23个乡镇、办事处,所有的惠农资金均由县财政直接拨付到镇财政所惠农专户,所有农户发放花名表通过镇村社三级审核,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一确认”的工作方式,在各村公开农户惠农资金发放情况,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公示无异议后,由财政所把补贴费用存放到以家庭为单位的指定存折上,农户们直接去银行取钱。

息县农业局工作人员介绍到,随着各项改革向纵深推进,为了更好地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有关部门还将在补贴、奖励的机制上,制定更加灵活的政策,像农机补贴、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技术推广等,进一步强化农民对相关知识和产业技能的掌握,让“农补”更务实,让政策更贴心,真正把实惠补到老百姓心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