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崔保仓 张勇 段黎明
昨日,本报扶贫攻坚报道组在新县陈店乡采访时了解到,开办在该乡的新县德龙玩具厂承担着两个村的脱贫攻坚任务。
革命战争年代,大批新县儿女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用鲜血染红疆土。改革开放以后,新县又成为劳务输出大县,成千上万的新县人走出大山,奔赴国内外,用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其中,在南方电子厂、玩具厂打工的新县人不在少数,他们中有些人从当初的打工仔到现在的小老板,实现了就业到创业的华丽转身。
该乡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今年7月,该乡就实施精准扶贫到户增收与玩具厂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按照协议,玩具厂承接该乡云山村、胡子石村两个村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该乡利用到户增收项目资金,按照每个贫困户5000元(其中,4000元用于贫困户的入股资金,1000元用于玩具厂生产条件的改善)资金支付给玩具厂,玩具厂每年返还每户贫困户股金和分红不低于800元,连续分红不低于6年。这种以产业带动的扶贫方式,将很快摘除贫困帽。
“这些工人都是这两个村的贫困人员。根据协议,玩具厂负责对贫困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并安排就业,同时,按时按量回收贫困人员加工的产品,及时结算工资。目前,玩具厂的订单充足,产品销售到国内外。”该乡负责人说。
在一个操作间,有很多小姑娘在组装玩具。看到记者疑惑的目光,该乡负责人解释说,这些都是初、高中生或大学生,她们放暑假回来待在家里没啥事,就随家长一起到厂里打零工,挣学费。“玩具厂办到家门口真是好啊,不仅帮我们致富,而且给假期里的孩子提供了实习和挣钱的机会。孩子和我们一起在厂子里干活,避免了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解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一位农妇兴奋地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