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耀兵 时秀敏
郝 光
“我们爷仨每月收入一万多块,好得很,早就脱贫了!”8月8日,记者在淮滨县川大纺织有限公司采访时,57岁的孙振西正在车间里忙前忙后。问起在家门口打工的好处,孙振西打开了“话匣子”。
孙振西是淮滨县谷堆乡孙岗村农民,一家五口人。过去,他和儿子、媳妇在浙江萧山务工,老伴则带着孙子留守老家。2012年,得知淮滨县产业集聚区招工,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先行回到家乡。
“没想到,我在川大纺织公司上班后,各种待遇都挺好,儿子、媳妇就都回来了。现在,我们一家住在县里的公租房里,条件不错,小区环境也好。老伴在家搞后勤,孙子就在不远处的县城学校里上学,你说多好!”孙振西喜笑颜开。
像孙振西一样,如今淮滨县越来越多“南飞雁”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产业脱贫成效显著。
近年来,淮滨县抢抓沿海地区加快产业转移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轻纺和食品两大主导产业招商。随着总投资20亿元的浙商纺织、20亿元的苏商纺织、20亿元的闽商食品和5亿元的五粮液集团控股的五谷春酒业等一批新项目、大项目落地投产,全县轻纺和食品加工类企业已有60余家。其中,39家纺织及关联配套企业全部投产后,可占全国化纺行业的1/20,位居河南省前列。
淮滨县建立了县处级领导联系企业用工制度、部门保障企业用工制度、乡镇负责企业员工供给制度、企业员工定向培训制度和企业员工生活保障制度等“五项制度”,破解用工难题,解除务工之忧。县财政拿出5亿元,建设了三大服务区,3200多套公租房已投入使用。单间每间每月30元,单套每套每月60元即可入住,小区内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贫困人口在产业集聚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的,政府每月额外补贴600元……这些暖到心坎的措施,让众多贫困户不但迅速脱贫,而且走上了致富之路。
“目前,已有3500多名贫困人口在产业集聚区实现了就业。轻纺和食品两大主导产业全部投产后,可提供3万个就业岗位。”淮滨县产业集聚区办公室主任刘永平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