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医生正在为患者做推拿
87岁老中医张顺华为患者把脉

本报记者 李宇 袁野 戴子翔

7月30日,家住息县小茴店镇从外地回乡探亲的林伟陪同患有多年风湿病的老父亲到息县小茴店中心卫生院看病。其实,林伟之所以亲自赶回老家陪同老父亲看病,也是为了解开心中的一个疑问:在老家的乡镇卫生院竟然也能开设中医馆?这让常年在外务工的林伟感到不可思议。“真是没想到,没想到。开始只是听父亲说起,我将信将疑。直到来到我们镇的中心卫生院中医馆,我才眼见为实,家乡的中医馆办得真是有声有色。我父亲对这里的中医诊疗很满意。”林伟激动地对记者说。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像林伟一样,不仅知晓了中医馆已经开到了家门口,更重要的是广大群众多年来对中医诊疗的潜在需求正在不断得到满足,广大群众正享受着中医治疗的独特魅力。

中医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卫生医疗资源,是我国发展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特性和显著优势,一直以来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与喜爱。如何把中医事业继承和发扬光大,让更多的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都能享受到中医带来的健康福利,一直是息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的民生大事。如今,一个覆盖全县各乡镇、村的三级中医诊疗网络体系已经在息县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发挥着保障广大群众生命健康的强劲功效。8月1日至2日,记者深入息县县城、乡镇与村落采访,揭开息县中医事业发展的“神秘面纱”。

息县中医院:打造特色中医专科

在息县中医院康复理疗科,一位来自彭店乡的70岁老人患有中风疾病,导致部分肢体处于瘫痪状态。在当地卫生院中医馆医生的建议下,老人来到县中医院康复理疗科进行诊疗。县中医院康复理疗科的医务人员根据老人的病情制定了一整套理疗方案。“我们不仅利用传统的针灸、推拿方式,还利用现代的康复治疗设备,为老人寻求最佳的治疗手段。现在老人的部分肢体正在逐渐恢复到正常的状态。”息县中医院康复理疗科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如何继承和发扬好中医的独特诊疗魅力,是每一个从事中医工作的医务人员的神圣责任与使命。作为发展中医事业的主阵地,中医院的发展事关中医事业发展的成败。息县中医院承载着继承与发扬中医事业的使命,更肩负着利用好中医为全县广大群众造福的责任。“我们今后发展的重点方向就是打造重点特色专科。比如我们的脑病科已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河南省中医管理局特色专科。我们今后将着力打造多个高精尖的特色专科,让更多的群众感受到中医诊疗的独特效果。”息县中医院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2016年,息县中医院新建病房综合楼项目被列入息县“十件实事”之中。息县中医院以此为契机,紧紧抓住时代机遇,不辜负息县县委、县政府的期望,不辜负广大群众对中医诊疗的热切呼唤,为中医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搬迁新院之后,大量人才的不断引进将充实我们医院的医疗团队,一些中医前沿的专科引进,比如利用中医开展肿瘤诊疗,让中医不断焕发生机,造福全县的父老乡亲,一直是我们中医院永不改变的宗旨。”息县中医院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基层中医馆:足不出乡的中医体验

在乡镇卫生院看中医,以针灸、理疗、推拿、按摩等传统康复手段,汲取物理治疗、运动治疗等现代医学精华为一体的多功能科室,在这里应有尽有。“以前只能去县里看中医,现在好了,在自家门口就能看中医,技术水平也高,这真是又惊又喜。”66岁的张宝顺老人激动地说道。

和张宝顺老人一样,在息县东岳镇中心卫生院看中医的中年人陈坤告诉记者:“以前在外务工,看大城市有很多中医馆,由于人生地不熟,一直也没能看过中医,现在好了,自从老家开设了中医馆,我和很多亲戚都前往咨询,了解在外务工时,身体需要调理的事宜。这中医馆不仅造福于老家的乡亲,更让我们在外务工的人吃了一颗‘定心丸’。”

随着息县各乡镇卫生院中医馆的相继运营,中医的独特魅力正在不断彰显。由于中医在慢性病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长期以来一直深受广大群众的喜欢。随着中医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息县借助各乡镇卫生院的现有平台,开设中医馆,呼应了广大基层群众的对中医的诉求。尤其是在中医人才建设方面,不少乡镇卫生院出现了许多90后的新鲜面孔。这些年轻的血液为息县中医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自从我们东岳镇开设中医馆以来,广大群众对中医诊疗的热情高涨。通过中医诊疗后,群众发现中医的效果很好,更加深了对中医诊疗的信心。作为基层卫生院,中医一直强调治未病,正契合了广大基层群众的心理诉求,治好了未病,得小病、大病的概率就下降了,群众的健康就有了更加坚实的保障。”息县东岳镇中心卫生院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医改前沿:创新支付 助推中医发展

今年7月下发的《河南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各地要制定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支付方式改革。推广宜阳县、息县等成功经验,系统推进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总额预付等多种付费方式相结合的复合支付方式改革。息县的医保支付模式已经引起了全省各界的高度重视与认可。那么,在中医领域医保支付方式上,是否也有着像中医一样独特的方式?

为了鼓励和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利用中医药服务看病,在息县各级中医门诊,起付线和报销比例设置上都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在县中医院看病也是按照乡镇卫生院级别进行统筹报销。“既然我们明确了中医事业发展优先支持的理念,那么在解决群众看病费用方面,对中医的报销事宜应该有着更加清晰的认识和重视,现在广大群众去中医院看病的负担逐年减轻,不仅看了病,而且少花钱,极大地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息县卫计委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而更能让广大群众在医改中获得实惠的是息县大力推行的按病种分组付费改革,这项改革也涵盖了中医。目前,结合中医自身的特色和群众实际的情况,在息县各级中医科看病,门诊和住院都有明确的规定,按照中医门类的病种付费。这是许多低收入群众的福音。不少患有慢性病的低收入群体可以借助中医本身的诊疗优势,放心、安心、省心地在中医科看病了。“我和老伴膝下无子女,我有糖尿病,老伴有腰椎间盘突出,这些日常性的医疗花费加重了我们的生活负担。现在县里不仅大力发展中医,而且在费用方面优惠这么多,这让我和老伴更加有信心面对未来生活了。”一位低收入的群众这样说道。

在息县小茴店中心卫生院,87岁的老中医张顺华先生,从事中医事业已经半个世纪了。现在的他,依然在小茴店中心卫生院为广大群众看病。闲暇时间,围坐在老先生周围的是该中心卫生院中医馆80后、90后的晚辈,这些年轻人津津有味地聆听张顺华先生传授中医知识。

薪火相传,代代不息。中医事业的发展不仅要把中医的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发扬好,更重要的是要让中医的人才生生不息,代代不绝,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医的发展走向新高度。息县中医事业发展正是秉承了这一理念,不断形成规模的中医馆,不断壮大的中医特色学科,不断接力的老中青人才组合,使得息县的中医事业不断迈向更高的台阶。我们有理由相信,“十三五”期间,息县的中医事业必将蒸蒸日上,真正地把中医这个“传家宝”一直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