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月29日,市脱贫攻坚指挥部在商城县召开全市脱贫攻坚政策兜底工作现场会,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商城县脱贫攻坚政策兜底工作主要经验和做法,商城县、新县的有关乡(镇)、村代表发了言。此次会议,主要是通过参观脱贫攻坚政策兜底工作先进单位,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我市脱贫攻坚政策兜底工作中精准认定、建档立卡工作,从而推进脱贫攻坚政策兜底工作顺利开展。为进一步促进我市脱贫攻坚政策兜底工作,本报特刊出这次会议先进材料,以给各县(区)、乡(镇)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商城县:精准推进兜底脱贫工作

本报讯(记者 周海燕 曾令菊)兜底脱贫,是脱贫攻坚中的一项十分严谨的政策性工作。今年以来,商城县紧紧扭住脱贫攻坚兜底政策“红线”,按照中央、省市有关脱贫兜底政策,及时出台了兜底对象的具体条件、操作办法、识别方法等,指导乡村开展工作,通过精细核查、精准管理、统筹协调及财政保障等措施,对排查出的兜底对象因户、因人施策,确保兜底扶贫措施到位。目前,全县申请兜底贫困户,经逐户逐人精准核查识别,已确认纳入政策兜底保障880人。其中,70周岁以上无赡养人或赡养人无能力、失独老人109人,困境儿童64人,重度残疾人325人,痴呆傻263人,精神病人78人,其他因病致贫需要兜底的41人,兜底核查和前期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实施特困供养。该县对70周岁以上无赡养人或赡养人无赡养能力老人、失独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智障人员全部纳入特困供养范围,由县财政拨专款给予保障。

实施最低保障。该县把困境儿童、精神病人、智障人员、少部分未解决生活保障问题的重度残疾人全部纳入农村低保。按照“两线合一”的要求,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A类标准管理。

实施临时救助。该县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符合救助条件的,发放临时救助资金,对发生火灾造成住房困难无家可归的发放6个月的住房租赁补贴或者提供适当的临时住房。

实施灾害救助。该县紧急抢救和安置转移受灾群众,按人均230元救助,遇难人员按每位5000元标准补助,过渡期生活救助给予每人每天10元、3个月以内的生活补助;倒房、损房重建补助按倒房户户均10000元、损房户户均1000元补助;旱灾造成群众口粮、饮水困难的,按人均60元,冬令春荒按人均90元标准补助;低保受灾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受灾户生活补助上浮10%至30%,倒房、损房重建补助上浮30%至50%。

实施医疗救助。该县对临时性门诊医疗救助按新农合报销以后剩余自负部分的年度限额内门诊费用10%给予救助,年度最高限额5000元;对一次性住院政策内总费用3万元以上的特困供养和低保户、贫困群众分别给予年度不超过22000元、17000元的大病救助;全额资助特困供养人员参加新农合,对农村低保对象和建档立卡贫困户按不低于30元资助。

实施慈善救助。该县对遭遇重大疾病或突发事件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符合救助条件的,从慈善总会慈善资金中予以救助,年度最高救助5000元。

浒湾乡:精准兜底确保政策不走样

本报讯(周海燕 曾令菊)今年以来,新县浒湾乡按照“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要求,加强脱贫攻坚与农村低保制度的有效衔接,发挥社会救助制度“救急难、托底线”功能,通过建设施、兴产业、转移劳力就业等措施,全乡294户农村贫困家庭实现脱贫。

该乡一是专门抽调民政、社保、扶贫办等部门的精干力量组建政策兜底工作组,对贫困对象中的“鳏寡孤独痴残”进行排查摸底,按照“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的方式,对这“六类人”进行再识别、再核实,防止贫困对象之外还有更贫困群众的现象。二是采取“三访三查三看”的形式进行识别,即:访贫困户、访村组干部、访邻里群众;查人口户籍信息、查家庭收入情况、查看住房及生活条件;看村民主评议记录情况,看村申报公示情况,看是否有相关证明材料。三是在排查摸底中,既严格控制标准,又注重结合农村实际灵活方式进行识别,在走访过程中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四是将政策兜底纳入“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进行民主议事,要求各村按照对象申请、民主评议、公示公开等流程进行操作,将低保兜底“入围”权交给村民。凡是没有经过民主评议的对象一律不予认可,凡是没有党员、村民代表签字的会议记录一律退回,凡是没有公示公开的一律进行整改,有效确保了精准兜底质量,解决了兜底对象少数人说了算的问题。五是除把“六类”贫困户全部纳入政策兜底保障范围外,还对个别未纳入建档立卡的重病患者、重度残疾、因灾致贫等贫困群众,经群众评议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动态调整及时有效,实现应退尽退,应保尽保。六是坚持“户主申请、群众评议、乡镇审核、民政审批”的原则,做到收入核定有依据、评审核查有材料、评议公示有存根,资料完整、手续齐全,建立兜底对象工作档案,使政策落实有据可查。实行党政班子成员包片、驻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制度,严格执行走访调查、入户审核签名制度,坚持“谁入户、谁调查、谁签字、谁负责”的调查责任制度,将任务进行细化量化,责任分解到人,切实把兜底政策落到实处。

戴畈村:织牢政策兜底网

本报讯(记者 张方志 曾令菊)今年以来,新县箭厂河乡戴畈村在市、县、乡脱贫攻坚指挥部的指导下,全村围绕实施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的目标,立足实际,多措并举,织牢政策兜底网,取得了良好成效。

该村严格按照兜底保障对象认定申请的程序进行审核,要求群众递申请时,必须附上相关申请依据,然后组织村组干部和党员群众进行评议,在评议过程中做到“三不评”“三见面”“一确认”,即:凡是申请对象情况不明晰的不评,凡是入户核查信息资料收集不全的不评,凡是帮扶清单详列不实的不评;评议前要与申请对象本人见面,与申请对象证件见面,与申请对象帮扶人见面;评议人员要对申请对象的申请事由进行现场确认,通过对申请人的信息核查,确保兜底政策在执行中不出现偏差和疏漏。通过广泛宣传动员,先后有25名贫困群众递交了兜底保障申请,经过筛选核查,7名贫困群众被认定为拟兜底对象。政策兜底对象致困原因千差万别,为了发挥兜底的综合效益,该村对纳入兜底保障的“鳏寡孤独痴残”等困难群众,按照农村低保A类标准给予救助,优先保障其基本生活。对因各种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暂时出现困难的兜底对象,优先给予临时救助。同时,不断完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对“鳏寡孤独痴残”等六类对象建立信息档案,根据每位兜底对象的需求进行个案分类,有针对性地开展救助和帮扶。

杜畈村:因户施策精准兜底

本报讯(记者 周海燕 曾令菊)今年以来,商城县金刚台镇杜畈村按照市、县脱贫攻坚指挥部脱贫攻坚政策的要求,经过细致的摸底、排查、审核,优先实施政策精准兜底保障,做到精准救助,助力兜底保障对象精准脱贫。

该村积极向有关部门申请,对因病致贫的村民,认真落实医疗救助和大病统筹、医疗保险、慢性病补助政策,对因残致贫的村民,积极争取助残政策,对因学致贫的村民,落实助学政策和开展爱心活动,对有劳动能力、无技能或资金致贫的村民,结合产业扶贫政策,做好与合作社和企业的对接,把两户兜底户全部纳入村蜂农合作社帮扶,从合作社收益中对其生活给予资助,实现无风险保本增值,享受分红。同时,村两委班子对不符合兜底对象又需要救助的贫困户,因户施策,一户多策,认真落实社会救助制度,为贫困群众“兜底线”“救急难”,让贫困户真正得到实惠。

方洼村:重产业扶贫更重政策兜底

本报讯(记者 张方志 曾令菊)今年以来,光山县文殊乡方洼村紧紧扭住脱贫攻坚工作中心,在中央、省市驻村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通过大力发展产业,引进实业等措施,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争取项目发展产业方面,该村一是结合实际,整合、开挖3个村集体林场和本村闲置的荒山坡地,整理出650亩土地,种植茶叶、油茶等经济作物发展经济。二是发展“房前屋后一亩茶”,利用上级扶贫项目资金,把农户房前屋后的小块土地挖好、整好,栽上茶苗,交给农户管理,收益归农户。三是引进蓝天茶业集团流转种植5000亩油茶基地,以村集体的名义承包526亩油茶基地的除草、施肥、排水等管理,解决了35个贫困户脱贫问题。四是引进了信阳凯德实业有限公司发展玫瑰花种植项目,一期示范建设50亩,解决15人就业。

在政策兜底工作中,该村一是按照“谁排查、谁签字、谁负责”的要求,入户调查、建立兜底档案,由乡包村干部亲自参加,与村干部组成两人小组,分片逐个入户,认真填写《入户调查表》等信息,形成详实兜底档案。二是在入户调查过程中,共初选出兜底人员12户15人。为了确保公平公正,村“两委”对初选名单进行了公示,并召开由党员、村民代表参加的兜底人员民主评议大会,经过评议,最终确认9名符合“鳏寡孤独痴残”标准的兜底人员。三是除对“鳏寡孤独痴残”等六类特殊困难群众进行政策兜底外,还按照脱贫攻坚“因人施策、因户施策”的要求,为兜底人员提供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残疾救助,并对其家庭成员进行就业帮助、技能培训,实行“一户多策”式的帮扶。

金刚台镇:建机制促兜底政策落实

本报讯(记者 曾令菊 张方志)今年以来,商城县金刚台镇按照“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的要求,精准识别贫困户及兜底户,确保兜得准、兜得实、能脱贫。目前,全镇被纳入特困供养人员每人每年享受补助3000元,将低保对象分为A、B、C三类,A类人月均147元、B类127元、C类107元,孤儿每人每年享受7200元补助金。

该镇按照“谁排查,谁签字,谁负责”的要求,对符合条件的“五类”兜底对象进行摸底排查,做到“三优先”“三准”“三不漏”。“三优先”,即优先建档立卡,优先评议公示,优先保障基本生活;“三准”,即兜底对象准,兜底分类准,兜底措施准;“三不漏”,即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截至目前,该镇共有建档贫困户772户2270人,其中政策兜底34户40人,兜底对象识别工作已经完成。

为有效解决因病、因学、因灾等兜底返贫“梗阻”现象,该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三步走”:一是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建立城乡一体的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包括门诊医疗救助、住院医疗救助、代缴参保参合资金、临时医疗救助、大病救助等。今年上半年,全镇医疗救助235人次50万元,为特困供养对象代缴参合资金2.25万元。二是完善临时救助制度。按照“应救尽救、适度救助”原则,对遭遇突发性、短期性贫困群众给予临时救助,除申请上级根据困难程度和不同情形给予每人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少于3个月的一次性基本生活救助外,镇政府每年还按人均0.5元标准筹集救助资金1.5万元,补足社会救助“短板”。三是完善部门联动帮扶制度。探索建立社会救助“一站式”服务窗口,实行民政一门受理,各职能部门联合办理,按照兜底户需求,坚持“多轮驱动、多措并举”,采取医疗救助、产业帮扶、务工就业、技能培训、住房救助、残疾救助等措施,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整合各部门的扶贫项目和资金,将零散的、碎片化的兜底政策与兜底资金整合起来,集中力量办大事,达到兜底一户、稳定一户、脱贫一户,确保兜底政策和兜底措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