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慧杰

近日,笔者下基层调研发现,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墙壁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制度,但当就其中一项制度的内容问村干部一个简单的问题时,一个个哑口无言。由此可见,制度“上墙”了,但还远远没有“上心”。

盲目追求制度上墙,牌匾上挂,从中心工作到非中心工作,从主要内容到次要内容,类似“中心”“基地”“联合会”的牌子琳琅满目,各种各样的制度应有尽有。表面上看,诸多制度都已上墙,牌子也挂上了,但由于客观条件限制,一些规章制度在落实过程中变形走样,打折扣、搞变通,“强化”变成了“墙化”。还有一些规章制度与当地实际脱节,缺乏指导意义,但为了应付检查,不得已只能用形式主义的方法应付形式主义的做法。

制度作为一项工作的规范,要落到实处,靠的是人们的自觉遵守或实际执行。为了宣传动员、警示提醒、展示工作、烘托气氛,选择必要的制度上墙是可取的,对我们的工作推动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制度上了墙并不表示制度得到了实实在在的遵守和执行,更无法体现工作落实得好与坏。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形式可以表现内容,却不能代替内容。制度上墙始终只能是落实工作的一种辅助手段和形式,绝对不是工作的落脚点和内容。

把制度上墙作为一项硬指标,搞一刀切,容易掉进形式主义的泥淖;以制度上墙作为工作考核的内容,而省略了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深入了解和调研,容易形成官僚主义的作风。制度是否上墙,选择什么样的制度上墙,应该由各地各部门的实际需要来决定。强制要求制度上墙,硬性规定上墙的内容,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原理的,与我党转变工作作风的要求背道而驰。

制度要落实,最关键的不是要“上墙”,而是要“上心”。只有干部上心,做到“墙上”与“墙下”协调一致,才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把各项规章制度与本地区、本单位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用制度指导、规范工作。如果干部不上心,不仅制度难以严格执行,而且遇到问题也很难拿出有效的措施。

制度“上墙”莫“墙化”,“上心”才是硬道理,许多制度才能在工作中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