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科院 王强

纹枯病是我市水稻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市连年偏重发生,一般在水稻分蘖末期开始发病,圆秆拔节期到抽穗期盛发,纹枯病既削弱水稻根部的吸收力,又破坏茎叶的光合作用,影响营养物质的运输和积累,稻株受害后在叶鞘和叶片上形成水渍状暗绿色云型病斑,严重时叶片发黄、枯死,产生枯孕穗或引起植株枯萎倒伏,导致瘪谷增加,千粒重下降,造成减产。由于该病主要发生在稻株中下部,加之生产上重虫轻病防治观念,常常忽视纹枯病的防治,据测定:病斑达第三叶鞘(从顶叶数起)减产7%,病斑达第二叶鞘减产24%,顶叶发病时减产40%至60%,实际上大田发病田块一般减产10%至30%。

纹枯病适宜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和流行,气温在18℃至34℃(最适温度22℃至28℃),相对湿度70%至96%均可发生。我市7月至8月份高温、降水偏多,对纹枯病发生十分有利,遇到连续降雨,病害发展迅速。水稻种植密度过大、偏施迟施氮肥、田间郁闭、徒长嫩绿,灌水过深、排水不良,造成通气透光差,田间湿度大,会促进纹枯病的发生和蔓延。纹枯病发生后应及时防治,尤其高产优质稻应重视防治,防止后期倒伏。据调查,田间纹枯病平均病丛率8.0%,重病田块病株率达30%以上。目前,水稻纹枯病已进入快速扩散蔓延期,预计今年我市水稻纹枯病将中等偏重发生。

防治指标:水稻分蘖盛期病丛率5%,拔节到孕穗期病丛率10%。

防治方法:每亩可选用5%井冈霉素水剂150毫升,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40克,或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爱苗)乳油20毫升,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克,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 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喷药后7天至10天病情仍然有发展,需进行第二次防治,防治时可结合螟虫防治同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