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李新春)“现在真方便,足不出户就把生意做了!光这一个月,我的茶叶就在网上销售了将近二百多斤!销售额增加了好几倍!”近日,家住商城县东部山区的苏仙石乡东河村茶农王杰感叹道。自从东河村开通了村级电商驿站平台后,农户手中的土特产成了“金疙瘩”,借助电商服务平台拓展了销售新渠道,提供了新的经营模式。
“以前卖山货和土特产,都要到集镇和县城去,山高路远,交通不便,费时费力,要是赶不上好行情,还卖不上好价钱!现在好了,有了电商网销,坐在屋里一点鼠标,就可以把山里无公害特产卖到千里之外了!仅此一项,平均为农户增收2000元以上,前景看好!”东河村党支部书记刘荣新说。
东河电商驿站只是商城县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商城县许多乡村都开通了电商服务中心,出产的茶叶、茶油、板栗、蜂蜜、中药、香菇、葛粉、土鸡蛋等特产纷纷走上了网销之路,渠道辐射全国各大省市,带动了一大批特色产业的发展,使农户得到了实惠,尝到了甜头。
在黄柏山管理处电商服务平台上,不仅销售着山里的绿色特产,还将乡村旅游、农家乐服务等推向线上销售,行情火爆,30多户农家乐经营户受益。
“依托电子商务进农村这个新平台,目前我们的农产品已经卖到了武汉、合肥、北京等大城市!”黄柏山村主任周贻汉说。
近年来,商城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助推产业扶贫,依托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乡镇邮政所、村邮站和邮政物流的基础上,将建成20个乡镇电商综合服务中心和300个村级电商驿站,形成贫困村三级电子商务及配送综合服务网络。同时,积极开展电商培训,提供电商扶贫人才保障,全县将扶持培育发展400个农村网商网店,1000名网店店主、驿站业主等各类电商人才,使其熟练掌握运用电商技能。进一步拓展服务项目,探索电商扶贫创收途径,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支持农产品销售、农资配送、日用消费品及飞机票、火车票、汽车票代购等服务,打通群众服务“最后一公里”。
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一头连着乡村,一头连着市场,真正实现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电商正悄悄改变农民的生活,在推动产业扶贫、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上增添新的引擎。
息县:技能培训拓宽就业路
本报讯(记者 裴娅晖 通讯员 张星)“我刚上班一个月就能拿1900元工资呢!”昨日,46岁的杨丽芳兴奋地告诉记者。
杨丽芳是息县夏庄人,父母体弱多病,两个孩子又都在上学,以前,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丈夫在外务工的微薄收入,家庭很是贫困。今年,杨大姐听说县里免费培训家政服务员,尤其是对贫困户优先,她二话没说就报了名。“学会这些技术,就能在家门口找活了,俺也能挣工资贴补家用了。”杨大姐刚刚结束培训就被县里一家家政服务公司聘用,顺利走上了工作岗位。
据了解,像杨丽芳这样的农村妇女因缺少技术很难就业的情况在息县占一定比例。针对这一现象,日前,息县专门聘请了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资质的高级育婴师开设为期半个月的家政服务专业技能培训班,内容涵盖育婴、保姆、月嫂、催乳、老年护理等多个专业,针对性强,实效性高,为广大农村妇女搭建一个免费培训的平台,真正提升了农村妇女的就业竞争力,深受群众欢迎。
“现在家政服务市场需求量大,县内的家政服务员、月嫂供不应求,月收入1800至3000元左右,如果到信阳、郑州等地就业,每月收入可达3000元至5000元。”息县人社局工作人员介绍说,“家政培训简单易学,而且收入很理想,特别适合农村妇女就业。”
今年上半年,息县已成功举办各类就业培训班5期,培训学员400余名。培训人员中,大部分为城乡下岗失业人员和40岁到50岁的适龄妇女,贫困户占到了60%,目前,已有340人走上了工作岗位。
息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积极探索“造血式”的发展路径,把妇女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内容来抓,针对农村妇女文化程度低、技能短缺的实际,重点围绕农村女性就业热点难点问题,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以发展解决民生,以就业改善民生,有效拓宽了广大妇女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