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海燕 见习记者 徐磊)昨日,记者从市脱贫攻坚指挥部获悉,光山县积极推进政策兜底,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群众自救的良好格局。
明确兜底政策。为确保不落下一个贫困人口,该县严格按照《信阳市社会救助实施细则》规定程序重新认定低保资格,印发了《2016年光山县扶贫兜底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重新认定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贫困家庭政策兜底范围和条件。低保资格认定时间为2016年6月1日至2016年7月31日。工作分两批进行,第一批6月底以前将扶贫低收入户中“鳏寡孤独痴残”符合兜底救助对象的六种人首先纳入兜底,第二批7月底以前将因病、因学、因灾和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家庭纳入兜底。
精准认定对象。为确保精准,该县坚持“五步工作法”认定程序,从而有力地推进了政策兜底落实。“五步工作法”:一是调查。按照“谁入户、谁调查”和“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组织人员逐户进行调查。二是评议。组织民主评议小组对兜底对象的家庭收入、财产状况以及入户调查的真实性等进行评议。三是公示。对评议结果进行公示、审核,同时对公示结果进行轮查。四是建档。建立健全贫困家庭的兜底档案,对符合条件的予以建档,做到“一户一档、一村一盒、一乡一柜”“一户不漏档、入档零差错”,档案资料信息完整,纸质与电子信息档案齐备。五是审批。最终审核建档资料,完善审批手续,并在县人民政府网上公示。目前全县的认定工作已进行入户调查、民主评议阶段。“五步工作法”突出了三个特点:突出了程序的规范性,突出了群众的参与性,突出了结果的客观性。
落实保障措施。该县按照“分类施保”的要求,对纳入低保范围的贫困家庭,确定保障类别,落实低保待遇,按时发放低保资金,对“鳏寡孤独痴残”等六类低收入户中的兜底对象,2016年6月底前,将全部纳入兜底范围,按照农村低保A类标准给予救助,优先保障其基本生活。同时,进一步提高医疗救助水平,严格落实医疗救助政策。对因各种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家庭,及时给予临时救助,对因学致贫的贫困家庭,积极争取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帮扶救助,凡是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每人每年救助1000元,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将承担全县2746名贫困学生三年的助学金823.8万元。目前,第一学年274.6万元助学金已发到贫困学生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