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海燕 见习记者 徐磊)昨日,记者在新县采访时,该县扶贫办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县已累计搬迁安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91户7264人,从而有效地推进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近年来,新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精准识别、科学规划、多元投入和发展产业等措施,有效地破解了易地搬迁“四大难题”。

精准识别,解决“搬迁哪些人”的难题。为促进易地搬迁工作,该县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政策协调、讲求实效”的总体要求,既坚持“一盘棋”,又不搞“一刀切”,严格按照贫困户申请、村民代表大会评议、村委研究、村内公示、乡镇审核及公示、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批“六步工作法”,确保符合条件的搬迁对象一个不漏。在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基础上,同步推进非建档立卡农户搬迁工作,对深山荒芜区、地质灾害区等不具备发展条件的村组进行整体搬迁。

科学规划,解决“人往哪里搬”的难题。该县按照产业、村庄、土地、公共服务和生态规划“五规合一”的要求,将安置点布局在产业集聚区及集镇所在地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有保障的安置点。目前,该县已确定11个集中安置点,其中8个安置点已经完成土地预审、规划选址意见书、环评等手续办理工作。

多措并举,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难题。该县通过政策性资金补助、项目整合、农民自筹、市场运作等渠道筹措资金,对退出宅基地并符合公租房、廉租房租赁补贴条件的贫困户,可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在集中安置上,严格执行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的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多层住宅楼安置的给予每平方米30元的宅基地退出补贴,一户一宅安置的不再补贴。在分散安置上,给予贫困户人均3万元的住房补助和每平方米55元的宅基地退出补贴,政府采取回购空置房屋、团购库存房产或自行购房、建房的方式予以安置。

发展产业,解决“搬了怎么办”的难题。该县对有劳动和经营能力的搬迁贫困户,通过实施到户增收、扶贫贷款贴息、小额信贷、互助资金等项目,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方式,组织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引导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开展对接。设立1000万元金穗扶贫贷款财政风险补偿基金,与中国农业银行等金融单位合作,对贫困户和带动能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别提供10万元和100万元以下的担保贷款,为贫困户提供生活生产三大类14项风险保障,解决因病、因灾、因事故返贫问题,实现“脱贫路上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