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靖

当下进入存量房时代,房产中介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然而,发布虚假房源、吃差价乱收费、哄抬房租、无理扣押金……房地产中介各种忽悠手法层出不穷,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不久前,中消协发布《房屋家居领域投诉情况专题报告》,其中曝光了房屋中介的四大问题,包括乱收费现象严重、存在霸王条款、资金监管过程中违规操作、隐瞒房屋真实情况等。无独有偶,近期上海市消协调查显示,消费者对房产中介行业“满意”的只占11%;“不满意”的占52%。

我市的房产中介市场情况如何?又该如何防范“黑中介”?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乱象层出 防不胜防

房产中介的房源信息渠道不少,网络平台是其主要途径之一。家住息县的曾女士近期打算在市中心城区买套精装修的二手房,通过网络途径寻找合适的房源,却发现“在多个网站上找的几个房源,结果都是忽悠人的”,更令她无法忍受的是,自从与房产中介公司打交道后,卖房的电话和短信不断袭来,一时间她成了“大忙人”。

记者登录58同城、赶集网、搜房网等网站,在信阳二手房信息栏中选取申城房地产、大德房地产、左邻右舍房地产等多家中介公司,对刚刚更新过的市区房源要求看房。一家中介表示“该房源刚刚卖掉”,建议看看“不在一个楼层的同一户型”;另一家中介表示“户主提高了售价,按揭需要多付3万元”;第三家中介听说要看房欣然答应,到实地一看,小区名不副实,差了几条街,中介解释说“房源没有小区名,只好就近选取”……

实际上,网上乱挂虚假房源现象,在当前房产中介行业大行其道。部分房产中介的房源信息经常被“注水”, 一些看上去令购房者“心动”的房源,只是吸引购房者的“诱饵”。 有行业人士指出,20%网上挂出的最新房源已售,41%的房源虚标房价,实际询问到的价格比网上标的价格平均高23%。

调查还发现,一些中介机构收费标准不透明,我市的房产中介费用普遍为3%,但不同中介公司却存在“内部标准”或“费外收费”。 市中心城区申城大道一家房产中介公司陈姓销售人员坦言,中介费用自主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由房价高低上下浮动,费外收费现象也相当普遍,比如收取“贷款服务费”,但如直接在银行办理贷款并无此费用。

门槛较低 亟待监管

有心人会留意到,最近两年街道两边的房产中介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房产中介市场“小、散、乱”,从业人员良莠不齐的问题逐渐凸显,这也成为房地产中介乱象层出不穷的主因。

市区一家房产中介透露,学历无限制,年龄无限制,住址无限制,本行的从业人员进入门槛相当低,只要个人掌握了一些房源,还可以“兼职”做中介,从业人员流动性十分大。平日里,大家基本自己跑小区找房源,有的缺乏规范的登记,租房、买房全凭口头协议。

据了解,当前我国房地产中介机构的注册金要求较低,中介机构建立后又缺乏比较有效的审查和制裁机制。自2014年国家取消房地产经纪人员职业资格许可和认证后,近两年来,房产中介行业的从业人员准入门槛越来越低,服务品质不断下降。

此外,房地产交易双方自我保护意识也不强。如售房者为图方便往往将出售房屋交由中介机构全权代理,行为欠妥当;购房者参与准备不充分,缺乏必要的相关知识,或不清楚有关收费标准,在委托交易中处于被动地位等。

目前,我市本地的房屋中介门店也越来越多,随着今后房产政策的调整、二手房源的增多,中介销售也将逐渐增加。针对二手房中介市场的种种乱象,住建部及多地政府已开展专项规范和整顿行动。

在此提醒消费者选择中介时应尽量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有资质的合法企业,公司管理严格、形象良好,服务专业认真,有行业资历,以及老百姓口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