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世君
一个叫“分答”的在线问答平台最近挺火。用户在平台上自我介绍或描述擅长的领域,其他用户可以付费向其提问,对方用60秒来回答。“游客”若感兴趣,还可以花1元钱“偷听”。近来最抢眼的一位答题者,非“国民老公”王思聪莫属,各种私生活火辣问题来者不拒。据说截至6月1日,王思聪已回答32个问题,赚了20多万元,还有超过1.8万人花了1元钱来“偷听”了王思聪的回答。
从知乎旗下的值乎、知乎live到果壳旗下的在行、分答,其基本逻辑就是——想获取专门的、定制化的、个性化的知识,拿钱来!随着这种模式的密集出现,有人说知识零售变现时代正悄然来临。其实,“付费问答”的形式自古就有,最著名的案例当属发生在“提问者”刘备和“答题者”诸葛亮身上的“三顾茅庐”,当时,刘备抛出了“如何匡扶汉室”的问题,诸葛亮的回答则是以“三国鼎立”为核心内容的“隆中对”。至于报酬嘛,则是军师、丞相这样的高官厚禄。后来公子刘琦也向诸葛亮“提问”,只不过刘琦没刘备大方,不付费就不说了,还耍阴招儿,忽悠诸葛亮送了他一个答案。
为知识付费,模式早已有之。比如,知网空间、百度文库等平台的付费论文,比如个人经验共享平台“领路”、面对中产用户的付费办事app“高朋汇”,还有知识分享平台“想看”等,微信公众号的“打赏”功能和自媒体的流量分成,其实也都带有“知识变现”的色彩。只不过,互联网时代有着根深蒂固的“免费”惯性,知识版权保护也是一个难题,知识付费前景如何尚难预料。但是“知识是财富”迟早会成为社会共识,问题是——这些在线问答付费平台,能撑到那一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