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海燕 通讯员 何军

你可能看过电影《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但你可能没听说过“一个烧饼引发全村群众致富的故事”。然而,在光山县南向店乡蔡冲村就演绎着这个“烧饼”致富的真实故事:全村一共500户,400户以上都靠做烧饼致富。今年4月29日,河南新闻广播电台对此做专题报道。

在蔡冲村,我们随机走进几户农家,他们的家庭成长故事大都与外出做“烧饼”有关。村主任沈世和告诉记者:“夫妻两个做烧饼一年就能挣10万块钱左右。地点大部分是在北京、南京、成都、长沙、乌鲁木齐等,仅在乌鲁木齐大概就有20多家。”

做“烧饼”致富的故事与南向店乡率先富起来的农民家庭有很深的渊源。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蔡冲农民外出做“烧饼”致富经验的辐射和带动下,全乡每年有八成以上农户外出做“烧饼”,全乡富起来的农民家庭,基本上都有过做“烧饼”的经历,与“烧饼”结缘。家住蔡冲村晏洼村民组的老李深有感触地说,夫妻二人外出做“烧饼”,一年弄个10来万块钱不成问题,如果生意好的话,一年能挣20来万块钱。他说,他在外做“烧饼”10多年了,供养出了一个大学生,盖起了漂亮的小洋楼,买回了小轿车,现在老了,回家接送孙子上学,让儿子、媳妇接着干,自己享受天伦之乐了。像他这样的家庭全乡有很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乡每年还有万人以上外出做“烧饼”、做早点,成为南向店乡几代农民经久不衰的致富产业。

“要想快脱贫,外出做烧饼”。这是南向店乡几代农民从几十年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道路上总结出来的致富实践,已被许多村民认可。而今,在精准扶贫攻坚工作中,该乡党委、政府对于做“烧饼”致富这条途径,按照“短、平、快、稳”的原则,在大力推广蔡冲村“烧饼”产业快速致富经验基础上,通过先富带后富、亲带亲、户帮户、邻里帮“穷亲”等方式,让有做“烧饼”经验的农户“牵手对接”贫困户,为最后一批贫困农户传“经”送“宝”,做好“传、帮、带”,帮助他们走上“烧饼”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目标。

据该乡负责人介绍,目前,全乡精准脱贫攻坚的号角已经吹响,“烧饼”致富的故事只是脱贫攻坚战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推广这个经验,也就是让“先走出去”的一批人,从做“烧饼”起步,将自己的“烧饼”产业做大做强,进而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大胆走出去,靠着这批“烧饼”大户的帮助,在脱贫攻坚的致富路上,奔向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