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国启 通讯员 唐媛媛)“每天干7个小时的活,工资多的时候一天有一百多元,少的也有七八十元,月底付款。在家门口打工,既不耽搁自己家的事,又能赚到钱,真是两全其美。”日前,在平桥区君林蓝莓现代农业种植基地里,正在采摘蓝莓的七桥村村民61岁的张碧华乐呵呵地和记者交流着。时下,正值果蔬生长旺季,在平桥区的乡村,许多农事“钟点工”活跃在田间地头,成为当地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农村土地流转加速,平桥区各地涌现出一大批种植特色高效农业的种养大户。随着他们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农事钟点工走俏乡间。这些“钟点工”以农村留守妇女、老年人居多,他们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相应“工种”,实现家门口就业。在不耽搁自家农活的前提下,这些农事“钟点工”人均每月能赚2000多元。

平桥区富里家庭农场负责人李永建告诉记者,依靠这些“钟点工”,他的种植基地面积从原来的600多亩扩大到现在的1000多亩,种植品种也从单一的桑葚,不断增加到现在的猕猴桃、葡萄等5个水果品种。李永健对农场的发展越来越有信心:“聘请一些钟点工,可以随叫随到,既不误农活,又节约劳动力成本。”

和张碧华一样,在桑葚园里做“钟点工”的郝堂村村民王红梅说,自己年龄偏大,进不了工厂工作,而自家田里农活少,经老姐妹介绍,就到桑葚园里当起了“钟点工”,一年下来收入不错。“我们这些‘钟点工’不用出村、出镇,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心里踏实。”王红梅说。

息县:三夏服务念好“五字诀”

本报讯(裴娅晖 余江) “焚烧秸秆污染大气、秸秆还田肥沃土地”“禁烧秸秆、保护碧水蓝天”……“三夏”期间,在息县金黄的田野里,随处可见秸秆禁烧的宣传条幅和标语。

息县提早安排,统筹谋划夏收、夏种、夏管工作,分级组织召开县、乡、村三级动员会,明确工作职责、标准,组建县、乡、村及分包局委层层负责的服务网络和监管网络,念好收、储、种、帮、防“五字诀”,确保“三夏”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收好麦、储好粮。该县农机局负责人员介绍,全县140万余亩小麦正处于抢收阶段,已组织县域内外小麦联合收割机,统一实行秸秆还田技术,做到收割一块还田一块,麦秸秆直接粉碎还田。积极组织农机操作员参加安全操作与维修保养培训,并安排农技人员成立“农机流动诊所”,麦收期间提供24小时技术服务,确保机器不坏,及时高效收割。协调麦收后晾晒工作,在行车道路等处设立禁止晾晒标志,确保道路安全、晾晒有序。

种好田。该县组织播种机600余台,保证随收随播。组织电力保障应急小组,解决干旱天气浇水用电问题,保证每一地块都能及时浇水。组织工商等部门对农资市场和经营网点进行排查,杜绝坑农害农行为。组织农技人员指导农户根据土壤土质选取合适的种子,合理施肥,搞好病虫害防治及化学除草等技术服务。

防好火。该县成立禁烧领导小组,组建县、乡、村三级禁烧网络,实施分包局委承包责任制,制定消防预案,实行领导包乡办、局委包村、乡干部包组、村干部包地块制度,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责任心。设立督导小组,每天下乡不间断巡查,确保隐患消除。

帮好忙。该县除组织农技人员进行24小时值班服务外,各文明单位还组建志愿服务队,开展包村帮户行动,与各村留守妇女、孤寡老人、病残家庭等弱势群体结对帮扶,积极为困难家庭提供农机信息、无偿劳力、代购农资等服务。帮助老弱病残农户及时收麦,及时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