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翔 马童

高考前一周,信阳高中高三某班班主任易锐开始不再讲课。

“我会时时地出现在教室里,但我不再讲课。”6月1日,易锐对记者说,“学生都在教室里自主复习,我去教室只是给他们一个心理安慰。”

易锐的经验告诉她,眼下学生应考的知识储备已基本定型,更重要的积极因素是学生的应考心态。每当这个时候,学生都会有普遍的焦躁、冲动情绪,总会有一些学生出现问题,就在前一天,一个学生向易锐提出自己要在家里度过这考前的几天。

“学生出现这些情绪很让人心疼,这都是正常的。”易锐说,“我只有不断帮助他们调适自己,知识方面回归、整理、提高,心理方面安静、平和,葆有一颗平常心。”

李明改是信阳高中专职心理老师,她也对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提出了保持平常心态的建议。

李明改说:“对于考生来说,这次考试和他参加过的很多考试一样,他无须为此付出紧张和焦虑。我也经常对学生家长建议不要营造不一样的环境,尤其在考生的生活安排上,不要‘特殊化’,避免形成一种很紧张的气氛。”

随着高考的最后到来,很多学生已开始适应考前情绪,此前的一周很多来寻求帮助的学生则很令李明改担心。

“他们一见我就表示对今年的高考没有信心,希望准备应对考砸了的结果。”李明改说,“原因就是连续的模拟考试中成绩出现了较大的起伏,这都很正常。”

为了避免学生的挫折感,李明改建议最后的几天时间学生不要再做难题,尤其不要再去钻研难题。

李明改说:“生活上可以清淡一些,但要有规律,尤其注意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避免发生感冒、腹泻之类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