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周畅 白靖利

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如何让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已经成为对成年人的现实考验。

“3成半学生睡眠不足,3成孩子上补习班”,“平日披星戴月,周末温故知新,长假查漏补缺”,“假期里一周要补6天的课,每日平均补课时间达6小时”……过早过重的学业压力带给儿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疲惫,还可能会导致心理问题。从媒体报道来看,近年来屡屡出现因考试没考好而做出过激行为、不愿上学回家、流连网吧以求释放压力等案例。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儿童的教育问题、压力问题往往来源于家庭和学校。一些家长往往将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和期待寄托在孩子身上,“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正是他们攀比心态的投射。在给孩子报各类补习班、辅导班,并经常提出考前几名、上名牌大学等要求的同时,却无法从自身做起,给孩子树立爱学习、勤思考的榜样。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不是予以理解反而多加责怪,更让孩子感到无形的压力。

家庭之外,学校是适龄儿童停留最多的地方,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功能的老师们,在校园里也应让学生们感受到来自于师长、同伴和集体的关爱与温暖,而非将学生看作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对象。不管是布置过多作业,还是提出过高要求,都无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校园和家庭,应该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良好习惯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的地方,而非将成年人各方压力施加给尚在成长的儿童们的场所。就在难得属于孩子们的“儿童节”,一些地方也曲解了节日的含义,将儿童节简单理解为文艺表演,让儿童们花大量时间排练、演出,最终仍是儿童表演给成年人看。这种典型的本末倒置,也造成儿童压力过大。

作为成年人,我们有义务保护每一个儿童不受伤害,有责任还儿童一个轻松、愉快的童年,让他们在一个宽容、温暖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