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
目前,我市扶贫攻坚已进入关键期。近日,笔者到部分乡村采访时发现,随着扶贫帮困力度的增大,一大批贫困户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摘掉了贫困帽子,但仍有一部分被帮扶的对象,仍然家徒四壁、一贫如洗。
缘何会出现这种现象?有村干部反映,在帮扶过程中,有的贫困户常年找帮扶人员要低保、要补贴,让自家的田抛荒,光想着靠救济过日子。像这样的“等靠要”现象也绝非个例。比如:得知工作组到村里搞“精准扶贫”时,有的村民争先恐后比穷,申报“贫困户”;有的村民筹到了养殖款,他还指望工作组买好饲料、建好牲口圈,等等。
抛开因病因灾、地理环境等客观因素,这些现象其实都是贫困户思想观念落后的表现。另外,笔者也发现,因脱贫任务重、时间紧迫,不重视扶志与扶贫,比速度、提数量的错误帮扶思想同样存在。这就说明,在脱贫的关键节点仍不能忘了“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树立贫困人口脱贫的志气和信心,激发帮扶干部真帮实扶的干劲。
精准脱贫,扶志与扶智缺一不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现贫困群众稳定长期脱贫,从这个角度看,扶志、扶智比什么都重要,政府再多的物质与产业扶贫,倘若缺乏“志”与“智”,返贫几率无疑会很高。只有扶志与扶智,才是长远地、稳定地扶贫、脱贫的精准之道。在扶志过程中,可以帮助群众多解读党和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挖掘和培养致富带头人,用身边的典型激励身边的人,使帮扶对象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在推进扶智时,根据贫困的不同特点,帮助困难群众提高智力水平和致富能力,大力推进“雨露计划”,做好实用技能的培训,让困难群众用智慧的双手叩开增收致富的大门。
扶志与扶智就好比脱贫号列车最强劲的“引擎”。只有两者相互促进,才能在奔向小康的道路上驶得又好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