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强勇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全国重点林区黑龙江考察调研时指出,过去林场为国家建设提供木材是为国家作贡献,现在林区全面停伐、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同样是为国家作贡献。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是战略性的。林区经济转型发展是一项艰巨任务,要广开思路、多策并举。
上世纪中叶起,我国对大小兴安岭的原始森林进行大规模开发。其中在黑龙江范围内的重点国有林区,自建国以来累计生产木材超过6亿立方米。由于长期过度开采,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进一步造成湿地功能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等灾害,已威胁到我国粮食主产区的生产安全。
“连大兴安岭都有雾霾天了”、“山上存不住水,以前下过雨三四天河里才涨水,现在半天就涨起来”。一些林区职工曾这样描述。
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沉痛的教训催人警醒:靠牺牲绿水青山来换取金山银山,这样的做法无异于竭泽而渔。2014年4月1日,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数以万计的林业工人从此由砍树人变为种树人、护林人。
实践证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全面停伐后,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多元化探索资源城市转型,“绿水青山”日益成为今天大小兴安岭发展的新优势、富民的新资本,生态优势逐渐向民生优势、竞争优势转化。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加快经济发展固然是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但给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的宜居家园更是一种责任。各地应积极探索建立绿色GDP的考评体系,增加优化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友好等指标权重,为全面实现绿色发展开路搭桥。(新华社哈尔滨5月2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