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老师”赵新远在给学生过生日。 冯康松 摄

本报记者 冯康松 马迎春

2012年,信阳最北部的平桥区王岗乡王岗小学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许昌学院中文系毕业的85后大学生赵新远。从此,一个大学生成了这所留守儿童学校里温暖的来源,而这里的孩子们也多了一位十分爱他们的“爸爸老师”,他如天使般给这个小村庄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昨日,记者驱车两个小时来到了王岗小学,见到了“爸爸老师”赵新远和他的宝贝们。刚进学校,记者就被笑容满面的孩子们热情的三鞠躬和洪亮的“老师好”所震撼,同时也被只有一栋教学楼的村小优美的校园环境所感染。

赵新远告诉记者,四年前的学校、四年前的孩子们与现在简直无法相比。那时候学校环境相对较差,有些孩子性格孤僻不愿与人说话,有些不但不学习还经常惹事……

爱的教育 如沐春风

“这里的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家庭情况复杂,有的是单亲家庭,好多孩子都缺乏爱和安全感。”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赵新远刚来学校面临这些困难时有些不知所措,生活环境的艰苦让他多次心生逃离的念头。

“音乐课时,我播放着给孩子制作的视频,不经意间,我看见尹经汁哭了,以为被欺负了,原来是想妈妈了。后来好多孩子都哭了,让我心疼。”谈起坚守在这里的力量时,赵新远告诉记者,“那一次音乐课彻底改变了我的决定。我要留下来,做他们的‘爸爸’,用爱温暖这里的孩子们。”

为了改变现状,赵新远给自己的班级起名“缘来一家亲”,秉承着“健康、快乐、感恩、向上”的教育理念。他希望孩子们在班级这个大家庭里互助互爱,学会感恩和分享,懂得孝亲尊师,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

针对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赵新远制定了不同的方案。他希望在这个班级里每一个孩子都被重视,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各司其职:尹经汁、张寒成为校园小播音员,韩琦的表演天赋在“走模特步”中得到充分发挥,害羞的欣怡不再害怕上课回答问题,格格成了小摄影师,不爱上课的黄明权开始喜欢课堂了……

目前,“缘来一家亲”班级已经有了两届,第一届(2012.9—2014.7)主题是“爸爸老师和67个学生宝贝”,第二届(2014.9—2015.7)主题是“一百五十个孩子一个家”。

“缘来一家亲”班级,在“爸爸老师”的带领下,既是学习的园地、幸福的家园也是快乐的集散地。

走进“缘来一家亲”班级,记者看到教室后面贴满了师生一起成长的照片。赵新远指着每一张照片津津有味地讲述着每一个故事。他说:“城市里有老师一样的爸爸,在这里,我希望给孩子们一个爸爸一样的老师,让他们不再感到孤独。”

班级管理方面,赵新远也采取了“民主管理”的方式。班干部、组长等负责人都是学生自己提名、自己投票选的。在他们班,谁进步谁优秀,孩子们不比成绩,比进步。

为了能让孩子们接受到和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赵新远通过网络联系到信阳学院,结合志愿者服务与信阳学院团委联合举办了“为乡村而教”活动。现在每周都有大学生为这里的孩子们送上内容丰富的艺术课教学,农村的孩子们照样可以学唱歌、学绘画、学跳舞、学主持……

“缘来一家亲”班级是一个幸福的家园,是一个由“爸爸老师”和孩子们组成的大家庭。在孩子们生日即将到来时,他会和其他孩子们一起为小寿星过生日。他把家访当作自己的必修课,第一届“缘来一家亲”的67个宝贝,谁的家门朝哪,他都记得。

赵新远说:“留守儿童们更需要的是陪伴和交流。”为了让孩子们得到更多的温暖和帮助,他多方联系并举行了“一封信温暖一颗心”“温暖你我心,分享南北爱”活动,让天津静海小学的孩子和王岗乡的孩子,成为笔友;通过开展“牵手大别山,情系淮河岸”的活动,让淮安的孩子和家长来到信阳的农村,也让信阳村小的孩子能免费到淮安做客,实现了信淮一家亲……

情的感染 浇灌心灵

“爸爸老师”这个称呼是孩子们在作文中给赵新远起的。赵新远住的地方和孩子们的教室仅一墙之隔,而他的住处除了简单的生活用品以外,更多的是学生送的自己做的小字画。

在教室外面的阳台上,记者被一盆盆小植物吸引住了,只见每个盆栽上都写有主人的名字。赵新远指着这些盆栽告诉记者:“这些植物都是孩子们亲手种的,主要培养孩子们的生活情趣、责任感和业余爱好!”

平时,赵老师手把手地教孩子们择菜、炒菜、使用电磁炉、洗碗。起初,孩子们闹过很多诸如把菜放进锅里才问要不要放油的笑话。后来,做饭下多少米、放多少水,炒菜添多少油、加多少盐,他们都一清二楚。

“我家孙女在学校不但学习知识文化,还学习做饭、种菜,学校的教育方式真是好啊!” 马子玉的奶奶告诉记者。

林倩由于家庭的原因,脾气比较暴躁,不喜欢和女孩玩,在学校,男孩都怕她,叫她“林哥”。赵新远深知,只有以情感染林倩,才能慢慢地走入她的内心,现在她不仅和女孩们玩,性格也变得开朗了。她说:“我觉得赵老师是真心为我们好,我们都很喜欢他,他说的话我们都会听的。”

为了开阔孩子们的眼界,让他们体验到不一样的教育,赵新远经常利用晚上的时间上网,看看外面的世界,寻找新的教育思路。

感恩教育 身体力行

感恩教育是赵新远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告诉记者:“作为留守儿童,孩子们会经常收到来自于四面八方的资助,他们只有心怀感恩才能有助于他们不断前行!”

在课堂上,“爸爸老师”教育他们心怀感恩,孝顺父母、孝顺爷爷奶奶。课下,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当初招教报考这里的很大原因是,离父母近些,平时可以多照顾照顾家里。”每个周末,赵新远都会回家陪父母,和父母聊聊天,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面对四面八方的捐赠,赵新远一方面通过奖励的办法把文具、衣物发给孩子们,利用“以旧换新”的形式将这些资源充分利用。另一方面他还会定期开展一系列弘扬感恩和分享的活动。

关爱留守老人是“爸爸老师”和他的宝贝们定期要做的事情。信阳公益志愿者联合会明港分会会员宋建新告诉记者:“从2013年到现在,赵老师和孩子们从未间断过对村里孤寡老人张奶奶的帮助,每次送去的水果、大米等都是赵老师自己掏钱买的。每次看到孩子们过去,张奶奶都十分开心,他们就像他的孙子孙女一样!”

事实上,“爸爸老师”的感恩教育也得到了回报。“我们的赵老师为了我们牺牲了太多,我们都很爱他,平时家里包饺子、粽子什么的,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他,害怕他不收,我们一般都把东西偷偷地放进厨房。”

赵新远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儿:六月的一天早晨,待他下楼再回来时,孩子们已经把蛋糕、衬衫、裤子、腰带和凉鞋,整齐地放在了他的房间。孩子们提前为他过生日,这已经是第三次了,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

提起那件事儿,马子玉说:“老师的生日一直在暑假,我们想给‘爸爸老师’提前过,让他过一个有我们陪伴的生日。买凉鞋,是因为老师一直没有凉鞋,夏天了穿凉鞋会比较舒服。买皮带,是因为我们看到老师的皮带缝了好几处,想给老师买条新的好看的。”

同事赵世花告诉记者:“赵老师为了孩子们真是用尽了心思,自己的终身大事都顾不得考虑。他是真的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他是我们的榜样!”

采访最后,赵新远告诉记者:“我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事业,而我的事业就是我的教育,就是看到我的孩子们都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