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博 郭靖
走进罗山县中等职业学校新校区,放眼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的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在这里,春天百花争艳、夏天凉风习习、秋天红叶满树、冬天梅花飘香……
该校的前身为罗山二高,始建于1984年,1994年改办职业教育,更名为罗山县城镇职业高中,2004年更名为罗山县中等职业学校。该校在罗山县委、县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经过3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信阳领先、河南有位、全国知名的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性学校。
罗山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都重视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摆在突出位置,作为民生工程来抓。2009年,罗山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县城新区征地300亩,投资1.6亿元改扩建学校。2013年8月,学校整体搬迁至花园式的新校区。该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特色发展为治校方略”的办学理念,确立“品牌发展、特色发展、规模发展、内涵发展”的四步发展规划,实施“四大工程”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 “三段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点线面”的三级学生管理模式、“多头并举、校企合作”的多元办学模式、“校企合作、部门联合”的技能培训模式。
目前,该校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拥有初、中级技术资格的考评员17人,能够承担9个工种的初、中级工的技能鉴定工作。每年学校为社会培养1000多名初、中级技术技能人才,向对口高校输送300多名本、专科学生,完成各级各类培训6000余人次。近年来,学生在国家、省、市技能大赛中获得骄人的成绩。
生源是学校的生命线。近几年,该校在招生工作中采取诸多措施,强力推进。该县教育主管部门在职校招生上给予政策倾斜,下发专门招生方案,拉入目标考核。学校成立招生办,抽调得力人员从事招生工作,近几年的年均招生人数保持在800人至1000人左右,从而保证了生源的稳定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该校紧紧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社会需求和学校实情积极探索、实践、提高、充实人才培养模式,现已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三段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学校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下,各专业根据本专业实际,以学校总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概括、凝练和升华,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先后形成了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的“三级能力、两轮交替、任务驱动、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三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分类培养,分层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的“校企合作、四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中德合作一体化办学模式取得新成果,学员在全省技能大赛中荣获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顺利进入中德合资企业江苏太仓舍弗勒实习。2013年11月6日,罗山县在河南省中德合作职业教育项目推进会上作了典型发言。2015年,罗山职专再次成功跻身河南省中德合作汽车机电一体化项目。
自2004年开始,该校每年组织1000名左右的学生、50名左右的教师南下广州开展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勤工助学、企业锻炼活动,至今从未间断。学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合作企业日臻成熟,学生顶岗实习、教师企业锻炼的足迹遍布珠三角、长三角。河南省教育厅以该校的顶岗为样本出台全省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试行办法。
加快内涵品质跨越发展。2012年,该校申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重点专业建设为汽车驾驶与维修、电子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5个专业,特色项目为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通过两年的示范校建设,学校各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发展,提升了内涵品质,实现了跨越发展,对其他地区和学校起到了示范、带动和辐射效应。同时,该校建立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点、线、面”的管理模式,以工会、团委、教务科、总务科等职能科室协助管理为多个“点”,以学生科全面管理为一条“线”,以班级组织自主管理为整个“面”,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形成了全员参与,整体联动的学生管理机制。
在30多年的实践中,该校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形成特色,声名远播——
为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该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瞄准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优化课程内容,创新并实施“教学做”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建设一支双师结构教师队伍,聘请行业企业有教学能力的能工巧匠作兼职教师;将就业指导课列入必修课,安排专职教师授课;组织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明确努力方向;加强校内实训中心建设,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与20多家大型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实现了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有效对接,并取得“双证书”效应,近三年平均“双证书”获取率达96%以上,实现了培养中、初级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
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形成具有职校特色的“三段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在校的培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础理论教学阶段,基础理论教学与思想素质提高相结合,主要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个性”的要求,加强学生文化积淀,健全学生健康人格,张扬学生鲜明个性。第二阶段是实践教学阶段,实践教学与专业技能提高相结合。主要是按照“分层教学,分类培养”的总体要求,依据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实行分层教学。第三阶段是顶岗实习阶段,顶岗实习与对口就业相结合。一部分学生顶岗实习后对口就业,一部分学生自主择业,一部分学生通过对口高考升入高职院校。
与此同时,根据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工学结合特点,各专业分别实施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省内外知名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开设特色班教学,形成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的办学模式,搭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平台,使学生坐上了理论学习、技能培训、顶岗实习到就业的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