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新俊
近日,“魏则西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而这次事件也让公立医院科室外包问题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
公立医院科室承包这个问题由来已久。早在2004年,当时的卫生部曾针对河北万岁制药集团涉嫌利用承包科室销售其药品的行为,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叫停出租承包科室现象,并根据有关行政、卫生法律法规和《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的意见》等规定,对违反规定的医疗机构进行严肃查处(《健康报》2004.11.11)。然而,时至今日,公立医院科室外包问题依旧普遍存在。
为何这些现象屡禁不止,这无外乎一个“利”字。对于公立医院来说,科室外包花费小、收益大、且持续时间长。一般来说,医院只需提供场地和部分医护人员,就能获得长期稳定的“分红”。而科室承包者则承担了医疗设备购置、部分人员引进、场地装修等大部分投入。对于承包者来说,高投入当然要追求高回报。于是,承包者便打着公立医院的旗号,通过发布虚假广告、过度医疗、雇佣医托等不正当手段敛财。而这些往往会增加患者负担,带来众多医疗纠纷,也加剧了医患矛盾。一旦出现问题,承包者往往将责任推到公立医院身上,这不但给公立医院形象抹黑,更背离了医改的初衷。因此,对公立医院外包科室乱象必须要彻底清查、严格禁止。
笔者认为,为解决公立医院科室外包问题,医疗卫生行业主管部门必须首先加强监管,经常性地对公立医院是否存在外包、变相外包等现象进行暗访、摸排、清理。其次,还应加强社会监督,让群众充分认识到公立医院外包的危害性,让群众积极提供线索,让外包现象有迹可循、无处可藏。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医院员工举报医院外包科室等不良行为。再次,要严厉惩处。纪检监察、公安、审计等相关部门应加大查处力度,对存在外包现象的医院管理者、承包者以及相关人员进行通报、处分甚至追究刑事责任,切实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言而总之,“魏则西事件”不仅暴露了公立医院科室外包乱象,更让群众对公立医院的信任感达到了低点。希望公立医院能痛定思痛,深刻反思,加强自律,摒弃“利”字当头的不良风气,让公立医院回归救死扶伤的公益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