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工作中的郑光辉 |
本报记者 赵雪峰 李海
现年43岁的郑光辉是信阳安装总公司的焊接工人、技术标兵、焊接高级技师。1992年参加工作的他选择焊工至今,结合20多年现场安装焊接工程的经验,凭着对焊接工作的无限热情,兢兢业业、认真钻研,掌握了各种焊接工艺及焊接技能,练就了一手过硬的焊接本领。
回顾过往,郑光辉记忆最深的是1993年参加信阳钢铁厂制氧站安装工程时的场景。
“当时我只是一名焊工学员,任务是配合师傅完成氧气管道焊接,当时氩弧焊焊铝技术尚未普及,现场焊接设备有限,焊接材料昂贵,为了能学到技术,我不分昼夜,在师傅下班后加班反复练习,最终掌握了这项本领。”郑光辉说。这项技术后来在抢工期时还派上了大用场,他也被公司评为当年的“先进生产者”。
2004年,公司承担三门峡义翔铝业天然气管道工程,当时长输管线施工要求采用下向焊工艺,公司在这个领域是空白,从焊接设备到焊接材料都很生疏,特别是专业的下向焊焊接人员更是没有。郑光辉接到任务后,利用休息时间找到公司负责人争取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在其他职工十多天没有制作完成的情况下,他经过分析琢磨在两天内就制作了探伤合格产品。
焊接,在许多同行眼里是一个枯燥无味的行业,属于配合工种,别人让怎么干就怎么干。可郑光辉不这样认为,“每当我拿起焊钳,心中就有一股暖流,怎样焊出自己喜欢、别人欣赏的产品是我作为一名焊接人一生的追求”。
2013年,新乡市心连心化肥厂进行管道施工,郑光辉作为一名外调焊工参与其中。当时该项目吸引了十几个国内一级专业施工单位前来,焊接领域更是人才济济。按照该厂要求,在高压氧管道施工中,焊缝达标需按照国际标准,即管道焊缝内透余高不能超过0.5mm,30多毫米厚的不锈钢管壁全位置焊接完成之后,先要用内窥镜检查,合格后再进行X射线无损探测检验,技术要求极高。为确保项目质量,该厂面向所有参加施工单位公开招标,哪家能达到要求哪家干。郑光辉所在的施工单位无人报名,他就毛遂自荐,经过3天的培训,又推荐其他几位同事进行学习,最终帮助公司拿下该项目。在后来的技师评选中,他也如愿以偿取得了高级焊接技师资格。
岁月如梭,20多年过去了,郑光辉依然清楚地记得学徒期间师傅常说的一句话,学好焊接必须掌握好焊接电流和焊条角度,这是最基本的“钥匙”。而他也总结出焊接技术“稳、准、匀”的基本要领。为了实现这三个字,他练过哑铃,拉过拉簧,别人烧立焊尽可能选择小直径焊条,而他专选大直径焊条,前几年经常是衣服没烂袖子没了,胳膊多处烫伤。
“每当我拿起焊钳,戴上焊帽,夹起焊条起弧、运条,看着眼前闪烁的熔池,打理着一道道完美的焊缝时,心里十分满足。”郑光辉经常告诉他的徒弟们,要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这样才无愧于青春,无愧于公司,无愧于自己精心雕琢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