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世军 通讯员 熊道锋)4月26日,罗山县子路镇朱湾村曹坊组村民陈清支正在自家10亩油菜田里忙着清理沟渠。昨天,陈贵权告诉他,今年的油菜收割甭操心了,等油菜成熟了,用收割机帮他收,把沟渠清理好,方便机器下田就行了。

陈清支,今年63岁,爱人残疾,家里所有开销全靠他一人种田收入,家庭经济困难,村里的贫困户。“我是种田大户,有农业机械、进平价肥料我有优势,像陈清支这样的贫困户,帮帮他们,带他们一把,早点儿脱贫,应该的。”市级劳动模范陈贵权憨厚地告诉记者。陈贵权是靠流转土地成长起来的远近闻名的种田大户,每年为附近贫困户免费提供肥料、农药价值就达5万余元,遇到家里缺乏劳力的,免费代耕、插秧、收割更是常有的事儿。

全国脱贫攻坚冲锋号吹响后,该县充分发动445名近三年来的全县国家、省、市、县四级劳动模范,投身全县脱贫攻坚大潮,弘扬劳模精神,发挥排头作用,将“劳模名望”变为精神动力,激励带动贫困户形成“只有苦干实干才能脱贫,别无捷径可走”的共识。

“全国十佳农民”钱晓玲是省级劳模,是罗山县灵山茶业公司董事长。她多年来一直走在扶贫济困前沿,先后为帮扶助学、扶贫救灾、修路架桥等公益事业捐款达300多万元,现有茶园面积5万多亩,带动周边乡镇1000多户茶农加入“航母群”,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华丽转型。

村民张献友有18亩茶园,由于管理粗放、加工粗糙,卖不上好价钱,一气之下荒芜两年。钱晓玲获知此情后,主动上门找到他,帮他分析原因,教他科学管理,派技师手把手传授茶叶炒制技术。张献友今年的春茶产量和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和提高,收入更是翻了一番。

市级劳模潘万勇,罗山县薮北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建成3万亩新品种茶园,带领潘新、彭新、山店、周党四个乡的520个农户“抱团”从事薮北茶产业的生产,解决农村闲置劳动力2400多人,年均为每户社员增收7000多元,创造了“门口就业”、“村头脱贫”的成功范例。

市级劳模李明水,依托董桥村现有茶农、茶园,辐射带动周边两乡镇茶农600余户。在他们这些“茶”字号劳模的带动下,仅2015年,就有230多户困难户依靠茶叶生产彻底甩掉了“穷毡帽”,其中有135户盖起了楼房、30余户还买了小轿车。

市级劳模郝志安,罗山友邦木业公司负责人。他把企业参与社会扶贫当作己任,积极响应县总工会号召,优先吸纳下岗职工32名、贫困户子女310名进厂务工,从事多层胶合板、建筑模板生产,充分彰显了一个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在该县,类似陈贵权、钱晓玲、潘万勇、李明水、郝志安这样的劳模举动,数不胜数。今年,该县总工会在充分调研后,探索出劳模参与扶贫新途径、新方式,分别采取产业带动型、技术扶持型、合作开发型、协会推动型、公益捐助型等形式,与贫困户“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交叉帮”结对370多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