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康松 马迎春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印记”,更是一座城市的“风骨”。回顾2015年,不管是保护本土历史文化、举办各类文艺惠民活动,还是全力推动全民阅读、打造书香信阳,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市文化系统扎扎实实地写好每个文化“篇章”。

坚持提速增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持续加力推进公益文化设施建设。2015年,市文广新局设计改造了专业化、标准化多功能音乐厅,举办多场文艺活动,在羊山新区百花馆描绘了新的文化符号。平桥区建成33个村级图书馆(社区图书室)对外免费开放,健全了区、乡、村3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罗山县文化中心部分(艺术馆)建成对外开放,图书馆、博物馆力争2016年对外开放。截至目前,市中心城区建成6家影院,在6个县共计建成9家县级数字影院。

公共文化服务广泛开展。该局加强和改进农家书屋管理工作。春节期间,引导孩子们走进农家书屋,多读书、读好书、用好书,促进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暑假期间,延长农家书屋的开放时间,配送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图书,且开展了“我的书屋我的梦”阅读征文活动。全市开展文化“五进”活动2200余场次,放映农村公益电影28608场,演出省文化厅下达和市政府采购“舞台艺术送农民”233场(其中信阳市政府采购市艺术中心文艺演出100场),完成“十二五”广播电视村村通任务。

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工作推向深入。全市现有53处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文化馆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外免费开放,年接待观众400多万人次。2015年,信阳博物馆接待观众32万余人次、团体1107个,举办各类展览14场。市群众艺术馆培育“百姓大舞台”“童星艺术课堂”等活动品牌,馆办17支业余文艺团队举办或参与各类公益演出130多场,到馆参加活动人数达6.8万人次。市图书馆接待读者近45万人次,举办公益讲座“申城讲坛”25场。

坚持推新出彩,文化活动品牌深入人心

节庆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新年音乐会、春节联欢晚会、戏曲名家演唱会和民间元宵节系列民俗活动,营造了“双节”喜庆氛围;第23届信阳国际茶文化节期间,举办书画、摄影、民俗等展览、展演活动,丰富了茶节文化内涵;举办庆“六一”专场文艺晚会,活跃了儿童节气氛;举办庆“七一”专场音乐会,向党的生日献礼;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专场文艺晚会,弘扬了抗战精神。

广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开展“春满中原”春节系列文化活动 520余场次,组织“百姓大舞台”专场演出,启动“文明河南·魅力信阳”广场文化活动 ,开展“百姓宣讲直通车”进基层宣讲巡演活动。“豫南民舞广场化”省级示范项目稳步推进。成立领导小组,建立联络员体系,举办舞蹈专干培训班8期,开展“文化走基层·民歌民乐进乡村”“教你一招——豫南民舞电视教学”等活动,推动了豫南民间舞蹈在城乡的普及,形成了信阳广场文化活动的亮点。

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彰显。突出“一区一特、一县一品”,浉河区“平安浉河”、平桥区“和谐幸福平桥”、淮滨县“我为家乡点个赞”、新县“红歌广场大家唱”、商城县“美丽乡村·文明城镇·幸福商城”、潢川县“水城花乡·大众欢乐”、息县“濮淮风情”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活跃在街头城乡,办出了影响和水平。

坚持孵化助推,艺术创作成果丰富

挖掘大别山区革命历史,重点打造红色民歌剧《八月桂花开》,艺术再现土地革命时期大别山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觉醒并走上革命道路的红色历程。该剧已于2016年茶文化节期间上演。

围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艺术创作。新创小型舞台剧目1个、小品8部、歌曲22首、舞蹈23个、曲艺类节目16个。其中小品《月亮树下》获河南省第七届黄河戏剧奖小戏小品大赛剧目银奖、编剧奖和个人表演金奖、银奖;群舞《淮河汉子》获河南省第七届专业舞蹈大赛暨第三届河南舞蹈“洛神奖”三等奖。组织新县歌舞节目《美丽新西河》《正月里来》参加全国乡村春晚,商城县传统舞蹈《游春》、歌曲《梅花吟》参加“和谐翰墨”中国书画艺术界春晚,提升了信阳“歌舞之乡”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坚持文化交流,着力宣传信阳扩大影响力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加强文化交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文化交融,应新疆建设兵团十三师红星四场邀请,由信阳市人民政府主办,信阳市文广新局、信阳市援疆领导小组办公室、信阳市艺术中心(信阳市豫剧团)承办的赴新疆文化交流活动于2015年9月4日至9月11日在哈密新疆建设兵团十三师举行。

信阳市艺术中心(信阳市豫剧团)编创的大型历史剧《开漳圣王陈元光》分别在十三师大营房和红星四场职工文化中心举行了两场慰问演出,取得圆满成功,这也是《开漳圣王陈元光》剧组首次赴新疆演出。

坚持保护传承,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

文物保护方面,全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进展顺利,确认可移动文物数量为20044件(套);城阳城遗址博物馆、新县丁李湾生态博物馆建成并免费开放;完成鸡公山近现代建筑群一期工程11栋别墅维修立项工作,扁担会起义旧址、“罗山协议”谈判旧址、赤城县苏维埃旧址维修保护正在实施中;完成蒋国故城、黄国故城、何家冲传统村落文物保护规划编制立项工作;配合省文物研究院,对出山店水库淹没区孙寨遗址进行发掘。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2015年共计有10项非遗项目入选省级非遗代表性名录,占全省新批项目的9%,其中新县、息县实现了省级以上非遗项目“零”突破;市群众艺术馆设立非遗展厅,平桥区在我市设立首个县级非遗保护中心,光山农耕民俗博物馆、罗山龙山民俗博物馆、新县千斤农耕展示厅、淮滨台头民间文化展示厅等一批非遗展馆、展厅对社会开放;利用茶文化节及传统节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三进”(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光山、潢川、罗山等县分别组织了花鼓戏、火绫子、皮影戏等民间优秀传统文化展演;开展传统美术抢救工程,建立民间艺人档案100余份;依托各级非保中心和传习所,培养一批各年龄段的民间文化传承人,组织开展花鼓戏、皮影戏、传统布鞋制作技艺等培训,培训各类民间艺人800余人次。

一次次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娱活动,一项项实在的文化惠民举措……正是我市2015年来文化建设的一个个缩影,也是文化软实力提升的一个个生动写照。站在“十三五”新的起点上,这幅“文化信阳”长卷,将续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