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海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在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新县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重要力量,累计培育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集群3个,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49家,家庭农场111家,种养大户526户,打造了“羚锐”“新林玉露”等国家驰名商标,初步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有效促进了农业转型、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政策扶持,引导经营主体竞相发展。该县设立1000万元特色农业奖补资金,鼓励发展特色种养业;设立1000万元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为农业规模化生产提供配套服务;设立1000万元扶贫保险金,与中原农业保险公司合作,为带动扶贫的新型经营主体提供生产保险;设立1000万元惠民扶贫贴息小额担保贷款,为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提供信用贷款;设立1000万元贷款担保基金,为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成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推动林地、耕地顺畅流转,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产业基地。推进农业补贴办法改革,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完善涉农建设资金整合机制,2015年整合农业产业化、国土整理、水库除险加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等涉农资金3412万元,集中用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茶叶、油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
产业支撑,推动经营主体做大做强。该县成立农业标准化委员会,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出台13个农产品地方标准,建立特色种养基地标准公示制度,打造大别山北纬31°红色土地绿色产品公共品牌。目前全县共通过“三品一标”认证无公害农产品6个、产地4个,有机农产品4个、产地3个,建成农业标准化种植养殖示范基地14个。加快智慧农业体系建设,建成农产品大数据库和质量溯源云平台,茶叶、油茶等特色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已初步建成。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建成阿里巴巴运营中心和40个“村淘”服务网点,培育电商企业37家。借助阿里巴巴信阳产业带和“豫货通天下”电商平台,开展产销对接。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仓储、物流、冷链配送等产业链配套建设,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观光体验、文化旅游、体育健身、休闲养老等领域开发,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开放合作,促进经营主体转型升级。该县在推动科技应用的基础上,借助公益力量,不断拓宽发展路径,以“英雄梦、新县梦”规划设计公益行活动为平台,80多家公益组织、500多名专家学者、16名“第三村长”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注入新理念、新思维、新模式、新业态。积极探索财政资金折股量化模式,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特色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目前,全县共有76家新型经营主体参与扶贫开发,710户2480名贫困群众从中受益。